蹲点调查 | 小小西红柿的品种之变-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6/06 10:27:45
来源:大众日报

蹲点调查 | 小小西红柿的品种之变

字体:

  “现在买到的西红柿怎么不甜了呢?”5月30日,在临沂市兰山区的一家超市里,市民梅香玉从货架上拿起一个西红柿颠了颠,再捏一捏果皮,硬邦邦的,经验告诉她,“口感大概率不太乐观”。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西红柿基本都是这样,皮厚、籽少、吃着不甜,唯一的优点就是耐储存,冰箱里放上三五天也不变样。”梅香玉说,小时候在村里集市上买到的,可不是这样,皮薄肉软,咬一口汁水四溢,但如今这种“童年的味道”很难找到。

  “怎么就不能种以前的老品种呢?”梅香玉有时忍不住嘀咕。

  5年前的“柿种战争”

  “过去几年,种老品种,不光不挣钱,还有可能赔钱。”费县胡阳镇金阳西红柿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雪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5月31日,艳阳高照,王雪正坐在大棚门口打包西红柿,红艳艳的果子在桌板上堆成小山。她在胡阳镇农立庄村承包了50多亩地,办起西红柿种植基地,平日里雇了不少村民在基地帮工。但这几天,当地的西红柿集中上市,雇工大多回自家西红柿大棚忙活,王雪只能自己上手为客户打包。

  王雪介绍,整个费县的西红柿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仅胡阳镇就有3.5万亩。这几年,“胡阳西红柿”品牌先后被评为全国果菜产业十佳质量信誉地标品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是个名副其实的西红柿大镇。

  “咱们小时候吃的西红柿,汁水多味道足,我们把这类品种称为口感型,像西安培育的金鹏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品种胡阳镇从2000年前后就开始种。但这些口感型品种在5年前被抗病毒型的品种打败了,也就是咱们经常在菜市场买到的那种。”王雪说。

  王雪钻进大棚寻摸了一会,捧回了两个西红柿。左手上那个通体粉嫩,是抗病毒型,特点是果型好、果皮厚、耐储存、不怕磕碰,放上十几二十天都不怕,但含糖量只有4%左右;右手那个是口感型,虽然也已成熟,但果蒂上还有一圈斑驳青影,特点是皮薄、籽多、汁水足,含糖量能达到7%。“含糖量高带来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储存时间短,顶多存五天,中间一旦有些小磕碰,用不了一天就开始腐烂。”

  王雪回忆,2018年是“柿种战争”的分水岭。在那之前,胡阳镇的大棚里种的都是口感型,但那一年客商收购时,更加青睐抗病毒型,因为抗病毒型装在塑料筐里,经过客商运输、批发商出货、再到超市上架,一路挤压磕碰,仍能保持果型完整。此后几年,抗病毒型开始在胡阳镇迅速普及,镇上4家工厂化育苗中心也开始主营抗病毒型种苗。

  5年前那场隐秘的“柿种战争”,以抗病毒型的完胜收场。“道理很简单,口感型的西红柿熟了之后,如果不能马上找到客商收购,稍微耽误几天,果型就没法看了。”王雪说。

  口感型西红柿卖到长三角

  从去年开始,攻守之势易也。因为高端市场逐渐开始唱“主角”。

  王雪正在打包的西红柿,全部都是口感型,目标客户是临沂市区的几个居民小区。“去年,有位姓李的宝妈找上门来买口感型西红柿,她经营一个社区团购群,负责给群里的居民到处淘换优质果蔬,其中就有口感型西红柿。”王雪说,“小李”的购货量并不高,多的时候过千斤,少的时候只有三五百斤,但好在订单稳定,每隔一两天就会通知王雪发货。

  给“小李”准备的这批西红柿分装在透明的塑料盒里,每盒能装一斤左右。完成打包后,不到一天时间就可以送到餐桌。

  社区团购只是高端客户群体的一个代表,下沉到县城甚至乡镇的精品水果店,也消化了不少口感型西红柿。范小果水果店就是王雪的一个重要客户。老板孙燕飞在胡阳镇周边的五个乡镇都有店面,销售渠道除了门店零售,还有美团外卖和直播电商。

  而购货量最大的客户,来自长三角城市。“现在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也开始派出工作人员,直接来产地收购优质蔬菜,他们与当地的合作社或者种植基地签约,定期定量供货。”王雪说,口感型西红柿的长途运输,需要格外小心,果子一摘下来就要包上塑料网套。粗略估算,一斤西红柿运到上海,前端包装费和中段运输费需要各加一块钱。口感型西红柿在产地的收购价在每斤5元左右,摆到超市货架上时,售价约在15元左右。

  “以前大家买菜讲究一个品相好,现在更加注重口感和健康,老百姓消费习惯的变化,不用多久就会传导到菜地里。”王雪说。

  品种跟着市场走

  零售市场的消费升级,带来了供给侧的变化。

  以王雪所在的农立庄村为例,全村共有100多个西红柿大棚,其中王雪经营的40多个常年种植口感型西红柿,还承担着各类科研院所的十余个新品种培育任务。其余60多个普通大棚散在村民手中,2018年以来,九成以上种的都是抗病毒型。去年,一批高端市场订单涌入产地,已有30多个大棚改种口感型。

  “品种跟着市场走,村民算算账就知道该种啥样的。”王雪说,两大品种亩产都在1.5万斤至2万斤之间,抗病毒型可能还要略高一些,但抗病毒型的售价稳定在每斤3元上下,而口感型基本都要超过每斤5元,一旦绕过了不耐储存这个短板,口感型的效益明显要好很多。

  跟着王雪在周边大棚转了一圈,“童年的味道”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而其中两位老菜农的情况,很具典型性。

  吴元义今年70多岁,操持着一个1.3亩的大棚,去年在王雪的建议下改种了口感型,两人还达成了兜底收购的协议,但王雪却一整年都没收到吴元义家的西红柿。原来,由于口感型的行情好,几家外来客商承包了吴元义家的所有产量,收购价在每斤5元至10元之间,春节期间均价一度冲到了15元。最近吴元义粗略一算,半年挣了9万多元。

  60岁出头的曹正堂情况则完全不同。家里种了两个大棚,怕口感型“卖不迭”烂在地里,去年坚持种抗病毒型,出棚价最低时跌到每斤一块多。这两天算算账,俩大棚一共才挣6万多元。“明年也得换品种了。”曹正堂说。

  “全镇或者全县的情况咱不清楚,但应该都是跟着市场走,什么挣钱村里就种什么。”王雪说。

  一场新的“柿种战争”,正在打响。(纪伟 高云野 贾真真)(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