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 | 山东聊城:“信发”变绿记-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6/12 09:03:33
来源:大众日报

蹲点调查 | 山东聊城:“信发”变绿记

字体: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

  燃煤发电、电解铝、建材,个个是能耗大户、排放大户;如果把运输煤炭的货车首尾相接排起来,能从聊城厂区排到济南;因为超标排放、污染严重,企业差点倒在“环保风暴”中……这样一家曾濒临绝境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如今却成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的头部绿色卖家。

  位于山东聊城的信发集团,以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企业发展质量之变、效率之变、动力之变,践行高质量发展。信发集团的探索,可为更多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一粒石子“吃”六遍

  ——“循环思维做产业,别人赔钱时,我们能赚”

  一日三餐,人离不开吃饭。工厂也是,这头原材料“吃”进去,那头产品下线来。赚钱的道理也不复杂,“吃”的要便宜,产的要金贵。

  信发集团混凝土加气砌块厂走的就是这条道。这座工厂,吃进去的是“废物”,产出来的是“宝贝”。

  “废物”在哪儿?“抬头看!”厂房入口处,厂长白国林抬手一指:管廊架上,暗红色的管道里输送的是热电厂燃煤后产生的粉煤灰,全程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而来;白色管道里的蒸汽,是来自热电厂的乏汽;黑色的管道里流淌着回输冷凝水,水量基本可满足生产需求……

  “除了水泥和铝粉膏需要外购,剩下的原料是集团自己生产,而且基本都是上一环节的副产品。”白国林说。

  “宝贝”在哪儿?白国林咧嘴一笑,“不多了。”他带记者来到厂房北侧空旷的货场,边角处零星堆着些成品砌块。“市场反响好,产了就畅销。自产的粉煤灰让我们‘吃’干净了。”

  这座善“吃”的工厂,说大可大,说小也小。6条生产线,年产能为1000万立方米,在全球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但它只是信发集团庞大循环经济网络中的一个小小节点。

  沿着粉煤灰和蒸汽这条线,从砌块厂向上游看,是信发集团的热电厂。热电厂产生的电能、蒸汽等产品,供给铝业、化工、建材、农业等产业板块。

  几大板块中,有的板块产生的副产品折返回去参与热电厂的生产。比如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泥,可以参与热电厂烟气脱硫;电厂的循环水在给农业大棚加温后实现了冷却,重新进入热电机组进行循环。有的板块的副产品在板块间进行交换。同样是电石泥,可以输送到氧化铝板块,成为原料石灰的替代品;电石生产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经回收,可以作为燃料煅烧石灰。

  以热电厂为中心点,信发集团各业务板块及其细分领域之间,牵连出数量众多的上下游供应链条,上个环节的生产废料进入下个环节就成为生产原料,并最终转化为产品,把原材料价值“吃干榨净”。

  就拿一粒石子来说——进入信发集团后,小石子先煅烧产生石灰,石灰生成电石,电石产生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工序产生的废料电石泥可以替代石灰生产氧化铝,同时替代石灰用于电厂脱硫,脱硫产生的脱硫石膏生产石膏粉,石膏粉再制成石膏板。经过资源梯级利用,一粒石子被反复“吃”了六遍。

  精“吃”细“吃”,就能“吃”到常规盈利链条之外的利润点。比如电解铝剩下的铝灰,处理费每吨达5000元,可利用起来作为脱氧剂进行炼钢,售价每吨能达2000多元。脱硫石膏是石灰的下游产物,信发集团正引进新设备,“吃”进脱硫石膏,重新产出石灰,向“无限循环”发起挑战。

  一个个小循环,写就了信发集团发展的大账本。2022年,信发集团主营业务收入2681亿元,同比增长16%;实缴税金126.3亿元,同比增长26%。

  新冠疫情三年,不少企业生产举步维艰,信发集团却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说到发展,信发集团76岁的董事局主席张学信颇为自信:“循环思维做产业,别人赔钱时,我们能赚。”

  栽过跟头才知必须“吃”到最好

  ——“把循环经济和产业链条干到极致”

  十年前的信发集团,并非如此。向绿而行,是信发“栽跟头”后的选择,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20世纪90年代起,信发集团的“小火电”几乎一台配一根烟囱,林立的烟囱成了当地知名的“地标”。烟囱浓烟滚滚,企业员工习以为常,“不冒烟,反而心里不踏实”——小机组易出故障,一旦不冒烟,说明又停产检修了。

  信发集团各类运输曾高度依赖公路。仅茌平,围绕信发集团进行运输服务的大型货车就有七八千辆,一辆辆车首尾相接排起来,能从厂区排到济南。汽车运输机动性强,但尾气排放严重,一年排放物能达到2000余吨。一位老员工回忆,那会儿集团家属区正对卸煤场,卸煤时车斗一扬,一车车煤倾泻而出,一团团乌黑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各家几乎一年四季门窗紧闭,即便如此,屋里也常蒙上煤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督察利剑高悬,环保法规长出“钢牙利齿”。信发集团的环保问题,被挂牌督办。不仅外界,不少集团员工自己也觉得,再按老路走下去,“我们肯定活不下去了”。

  痛定思痛,张学信意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跳出“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实现“环境高水平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

  火电是信发集团的立企之本。“火电零打碎敲改进肯定不行,要改,就做全世界最先进的。”张学信说。

  信发集团陆续实施4次集中“爆破”,作别13台3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新上机组全部采用世界领先的脱硫除尘技术。信发集团旗下信源热电厂长达一公里的机房里,9台汽轮机组,每台都是价值数十亿元的“重器”。“这是高效超超临界机组,总投资320亿元。”生产厂长张正领介绍,得益于对锅炉、汽机、发电机等系统的整体挖潜,其热效率比传统设备高4个百分点;人员使用量仅为同类电厂的1/3。这些机组,发一度电的煤耗降至248克,远低于320克—330克的行业平均值。相比以往,每年节约标准煤105.8万吨。

  助力信发集团实现“关键一跃”的,是极致思维这根“撑杆”。集控室的排放显示屏上,“破”与“立”的效果一目了然:一号锅炉二氧化硫浓度0.001毫克/标立方米,粉尘浓度0.153毫克/标立方米,对应的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值分别是35毫克/标立方米和5毫克/标立方米。

  同时,信发集团给汽运“扎口子”,他们投入4亿元建成9条铁路专用线,铝粉、铜矿等大宗货物运输采取铁路运输,煤炭为保证每日供应不断档,保留两成汽运比重,其余也都实现“公转铁”。

  张学信说,仅“公转铁”还不够,既然要绿色发展,就得做到极致。大宗原材料进入厂区,进入全自动无尘装卸的管廊。不仅卸料要无扬尘,储存和输送也要无尘。以煤炭为例,卸出后直接落入地下30米深,通过5层输煤皮带送到燃煤系统或全封闭式储煤棚,再加上干雾抑尘、负压收尘等装置,卸煤运煤储煤全程无扬尘。

  信发集团编织循环网的过程中,隐藏着不少“极致”的运行逻辑。

  为了把水利用到极致,信发集团投资18亿元,在山东首创水冷机组改间冷机组新模式,建设两台全球最大的间冷塔,年节水2012万立方米,相当于16个大明湖。

  即便如此节水,信发集团还是把废水“吃”干净。集团的餐厅里,淡水鲈鱼成了常见菜。最初,电厂循环水直接养鱼,鱼肉腥味重,入口口感差。“要做就要做最好吃的鱼。”他们从循环中找到了解决方案——循环水中含盐量高,就把养鱼水全部进行软化,滤出的盐进入制碱厂,进入新一轮循环。水被企业“吃”干净了,而软化水养出的鱼,肉色白,肉质嫩,成为职工点赞的美味。

  品质第一,做就做最好的。电解铝项目中的电解槽,碳素项目里的生阳极,就连农业大棚里一台普通的控温器,都是顶尖设备。信发集团招标有个规定:进不了同行业世界排名前列,不能参与集团采购竞标。

  “关键一跃”说来水到渠成,做起来着实不易。信发集团上上下下把自己逼成了“苦行僧”。

  当年高效超超临界机组上马,大家心里都没底,中层以上几乎所有相关负责人都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一边建设一边摸索。张学信住进工地边一间废弃的民房,吃住在现场,直到2015年农历大年三十机组顺利发出第一度电。

  首台套意味着“第一”,更意味着艰辛探索。信发集团每一个“第一”,几乎都经历过推倒重来,仅输煤系统建设一项,前后就改了十几遍。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动辄百亿级的投资,信发集团不靠借不靠贷,几乎全部以自有资金投入。靠什么?靠一股定力顶住挣快钱、走捷径的诱惑,不搞房地产,不搞资本运作,深耕主业一元一角赚出来、攒起来。

  信发集团的“极致”,说透了是一种长远思维。

  热电厂的吸收塔,内部一般贴玻璃鳞片用来防腐,一个机组贴片成本500万元左右,4-5年更换一次。“信源热电厂选择了世界前沿的一种特殊金属材料,30年不用更换,且防腐阻燃效果更优,能够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启停。”张正领说,尽管先期投入每台机组要花费4000万元,但这笔账划得来。

  “极致”和“超前投入”,从更长远维度来看,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是经济上的。

  这家曾经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一跃成为绿色卖家。

  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信发集团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成为手握碳排放指标的卖家。到2022年3月底第一个履约周期末,信发集团碳排放指标交易量1407万吨,交易金额7.43亿元,占据全国同期碳排放权交易量的7.4%,占交易总金额的9.05%。

  在采访中,张学信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从心里感谢环保整治倒逼。回望这十年,如果没有环保整治的当头一棒警示,我们还在老路上走,走不远,也活不好。”

  吃别人嚼过的馍,行不通

  ——“没有创新,讲话的资格都没有”

  在信发集团餐厅,循环水所养鲈鱼的鱼鳞、鱼鳔、鱼肠等下脚料,在巧手厨师的加工下,也能变成美食。能吃、吃好,固然重要,找到对路的吃法,更为关键。

  信发集团的“吃法”有哪些?从众多采访对象的口中,答案逐渐清晰:

  ——强化循环意识。张学信说,不同的产业间,有意识地去想一想,二者能不能打通,研判循环的可能。有了循环的意识,才有机会将一些看似不搭边的产业撮合到一起,孕育循环的机会。

  工业和农业,三次产业中边界清晰的两大产业,能联系起来吗?信发集团的答案是能。

  信发集团周边有大量农田,工业与农业具备循环的最基本条件。虽然当地土质多为黏土,种植樱桃不理想,但电厂锅炉的炉渣刚好是黏土的改良剂,能增强其透气性。

  传统上,农业大棚的阴面靠土堆,占地3亩的大棚,堆土就能占1亩多地。信发集团用加气砌块做大棚墙体,既牢固、保温,又省掉了堆土面积。阴面这块区域不能浪费,建上大棚,种上樱桃树,成为“阴棚”。

  “阴棚”光照条件差,信发集团外聘来的技术总监刘丽萍,带着工人架灯补光。“阴棚”里的樱桃树,棵棵头顶自动补光灯。“阴棚”温度不足,工业废热通过管道传送到大棚中,冬天也能温暖如春。夏天,工业余热还能制冷,8月份给大棚通冷气,樱桃树提前进入休眠期,“睡醒”后产果,刚好赶上春节前后售价最高的时间上市。

  “热电厂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通过管道输送到樱桃大棚,棚里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了,光合作用效果得到改善,樱桃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刘丽萍身边,一根根管道正源源不断输送着看不见、摸不着的“肥料”。“这是单纯做农业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的樱桃利润更高,竞争力更强。”

  10万棵樱桃树,按一棵结果20斤计算,年产樱桃200万斤。春节前后一个月,往北京超市供货,收购价200元/斤。

  农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指望农业赚钱,的确难。不过,信发集团通过实践证明:循环思维做农业,效益不比工业差。正是遵循这种循环意识,信发集团形成了几大循环产业链网:以煤矿开发、发电、供热为主的能源产业链网;以铝土矿开发、电解铝等为主的铝产业链网;以盐矿开发、液碱生产为主的化工产业链网;以电石泥脱硫、石膏板、砌块等固废综合利用为主的生态环保产业链网。

  ——丰富循环节点。计算机领域有个梅特卡夫定律,说的是网络中节点越多,网络的整体价值就越大。信发集团也在实践着循环经济的“梅特卡夫定律”。十年来,他们通过对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和废弃物再利用,不断进行节点加密,延展循环网络规模,放大其控成本、增效率的优势。

  养鱼一个点,能延伸出四条链。最直接的,卖活鱼,一斤鱼利润10元。第一年养殖的淡水鲈鱼成熟后,信发集团给职工分发,不少人不愿收拾活鱼,付钱请人处理成鱼肉,这给了企业以灵感——把活鱼做成精鱼,切入预制菜赛道。做精鱼,一条鱼剩下约22%的废料,再加上养殖过程中少量死鱼,也能利用,制作成鱼蛋白,含钙量高,施肥到樱桃大棚,减少樱桃裂果。信发集团生产一吨鱼蛋白成本600元,同样的产品从市场上买,每吨价格超过1.3万元。养鱼的水,也不能浪费。通过循环水处理过滤,干净的水回输继续使用。剩下的鱼粪,能加工成粪肥,樱桃、草莓都“喜欢”。

  ——用创新找新路。循环经济的思路,人人都想得到,可难就难在具体该怎么做,教科书里找不到手段方法,“吃别人嚼过的馍”走捷径,行不通。要想真正产出循环的成果,还得通过摸索、试验,一点点找到方向。

  脱硫石膏曾是信发集团一道咽不下去的下脚料。一是产量大,烟气脱硫后形成脱硫石膏,每年能产生200万吨左右。二是处理难,纯度不高,没人要,得花大钱请人运走。

  信发集团锚定自主研发一条路,投资3000万元,历时一年半,完成从设备到工艺的全流程创新,将脱硫石膏制成成分、稳定性、细度优于原石膏的石膏粉,又用石膏粉进一步生产纸面石膏板等优质建材。曾经的“固废山”,摇身一变成了价值4亿元的“金银山”。

  创新没有句号。怎么把脱硫石膏“吃”出更大利润,信发集团的研究还在持续更新。看准装配式建筑的广阔前景,研发团队正研制将石膏粉制成装配式墙板,此一举,又能将利润增加50%。

  不只是脱硫石膏,信发集团还在粉煤灰、炉渣等固废综合利用方面攻关了41项技术难题,获得了18项专利。相比以往,信发集团年可减少固废存量1200万吨,实现“出灰不见灰、出渣不见渣、固废变资源”,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在信发集团,创新成为各项工作的一个底层逻辑。子板块负责人的心里绷着一根弦,每周集团开例会,生产企业负责人汇报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创新,“没有创新,讲话的资格都没有”。而张学信坚信,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创新,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同样连讲话的资格也没有。2022年,信发集团上下推出大小创新应用1666项。

  “信发集团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示范意义。”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处处长李天东认为,从原来让人头痛的“两高”大户,到现在国内知名的“绿色”龙头,信发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收获绿色发展红利。实践再次证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的必由之路。(娄和军 李振 胡磊 于新悦)(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