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济南市章丘区,浩岳生态园大棚里瓜果飘香、木厂涧古村里游人如织、百菇园项目厂区内机器轰鸣……5年来,章丘区按照“南部山水风情、中部泉水特色、北部田园风光”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三变”改革,坚持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双轮”驱动,因地制宜推动全域乡村振兴。
“现在人均收入能达到3万元,比过去翻了一番。”曹范街道宋家埠村党支部书记胡文玲介绍,过去村子缺少主导产业,多数村民以种地为生,收入普遍偏低,后来村子借助“三变”改革政策机遇,由党支部带头领办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山坡撂荒地等320余亩,建立浩岳生态园项目,并通过资金入股、利益分红等模式,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
除发展生态园外,宋家埠村还先后引进了日月升吨包、立德环境工程等企业,企业和项目的大力引进,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还让7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章丘区将“三变”改革作为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力的有效抓手。2022年底实现村民分红4亿元,525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30万元,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8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6元,增长5.6%。
花香四溢、流水潺潺、古道石板……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双山街道木厂涧古村,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打造城市近郊景区游,让古村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为齐鲁样板示范村建设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环境整治给村里增添了不少新元气。”木厂涧村党支部书记秦华说,2021年以来,村子总投入800余万元进行整村环境提升,主要包括街道、河道整治,村内绿化,历史遗迹修缮等,让古村焕发出新韵味。“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村里的优势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打造集吃住游于一体的城市近郊休闲旅游打卡点,吸引更多市民来我们这里玩。”他说。
近年来,章丘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乡村改革再出发,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打造了乡村旅游集聚片区、景区化村庄、旅游园区、精品民宿,推动了乡村旅游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提档升级,实现了文化惠民和文旅富民。
原料粉碎、装袋套环、高温消毒、接种……在文祖街道百菇园项目厂区内,一袋袋圆柱状“菌种”经过一系列操作后被生产出来,摆满了整个仓库。目前,项目设计产能为一期年产菌种300万袋,二期产能达到600万袋,预计菌种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在人才引进方面,目前公司有硕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3名,驻站博士3名。”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阳介绍,公司与鹁鸽崖、王黑村劳务股份合作社签订15人用工协议,平均月工资3600元以上,已带动周边村民800余人就业,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6万元。
为让人才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章丘区完善了引、育、留、用“生态链”,乡村人才队伍突破2万人,评选齐鲁乡村之星20名,海右乡村之星达到68名,引进1名院士、53名高层次专家。通过人才带动,实现项目投资3亿多元,创造就业岗位8270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章丘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震表示,下一步,章丘区将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以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擦亮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新名片,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