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名单中,山东省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榜上有名,成为国内首家三疣梭子蟹苗种领域国家级良种场。“通过市里的牵线搭桥,我们与专家合作,得以进行三疣梭子蟹苗新品种的培育。”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学忠说。
据介绍,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蟹类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建立起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致力于虾蟹的“驯化”和“遗传改良”,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的新品种并进行推广养殖。精心选育出“黄选1号”“黄选2号”等一批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建立良种保存与繁育技术体系。
近年来,昌邑市依托优势产业形成了分行业的产业研发平台,集聚各领域专家教授,有力推进了全市优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比如,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南美白对虾种虾技术攻关项目成功突破多性状基因组选择、标准化无特定病原种虾扩繁等多项技术难题,培育出3个南美白对虾种虾新品系。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引进四川大学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人选张帆,在园区落地低碳废旧塑料催化醇解高效回收项目,有效减少纺织印染废料对环境的危害,实现废物资源再利用,降低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提高碳资源综合利用率,相关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昌邑市坚持科技兴海,依托“智联百校 赋能发展”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在昌邑市开展“智联百校 赋能发展”行动以来,市委常委牵头,先后围绕产业技术需求,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融合形式,分梯队、分产业、分层次、分片区组织开展活动。目前,已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武汉等15个城市建立“人才工作站”,并用活在外商会、校友会等资源,开展校地交流活动120余场次,促成校企合作项目63个,转化科技成果50多项,帮助企业解决超纤汽车革生产技术升级、渔业绿色发展、农用废弃物快速腐熟资源化利用等各类难题近100个,赋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合作之所以顺利,成效之所以显现,与昌邑市广泛营造的拴心留才“生态圈”密不可分。活动启动以来,该市不断完善政校企沟通机制,成立科技人才服务团,对重点人才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每月深入企业调研人才、技术、项目等需求,清单式引进行业、企业急需的人才200余人和合作项目近百个。
“制定并落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40条’和人才安居工程等创新创业配套扶持政策,整合打造县域‘人才之家’,发放‘人才服务卡’,提供住房、医疗卫生、科研、税费等16种便利优质服务项目,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昌邑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