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夜晚,漫步于济南泉城广场,护城河两岸的水文监测塔上“水文监测 服务民生”八个大字闪亮,在泉城夜幕中分外亮眼。这是济南市水文中心推进水文设施与水文文化融合发展打造的地标工程之一,目前城区已有16处水文监测塔进行了数字亮化,并建设1处水文主题广场,水情知识科普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水文是水旱灾害防御的“尖兵”“耳目”。今年汛期,济南市平均降水量535.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0%,先后发生8次平均降水量超25毫米的降水过程,水文部门累计开展洪水作业预报150余站次,纳雨能力分析180余站次……为全市打赢防汛这场硬仗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离不开全市1000余座水文监测站的精准监测。近年来,济南市水文中心锚定水文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全面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水文设施与水文文化有机融合,加强水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文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提升。
泉水是济南城市之根,文化之魂。市水文中心聚焦泉城人民需求,以“节水保泉”和“城市水生态”为发力点,将泉水文化内涵与城市水文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四大泉群水位监测。目前,已建成趵突泉观澜桥、黑虎泉白石桥、珍珠泉曲水亭、五龙潭月牙泉等11处独具特色的景观式泉水监测站,成为泉水文化建设的新载体。随着监测手段不断更新,泉群水位已全部实现自动化监测,实时为泉群“把脉问诊”。
着力加强水文遗产保护,市水文中心对“百年老站”黄台桥水文站进行改建,打造了集展览馆、数字化监测平台、流量在线、水质水生态在线、会商系统等八部分组成的现代化水文站。展馆内运用模型、图文、实物、历史影像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示了百年水文站的历史脉络,直观呈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做好水文化传统弘扬的同时,市水文中心不断加强水文科普教育宣传,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水情科普教育基地3家。其中,联合省水文中心打造的山东省水文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于今年4月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泉城水文数字化展厅、莱芜水文科普展厅分别进入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行列。三大科普基地包含丰富的水文文化内容,更好地展现了水文文化在服务水生态文明城市、美丽河湖建设、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极大拓展了水文文化的展示空间,成为社会各界体验和传承水文文化的重要途径。
“讲好‘水文故事’,将水文文化融入水文工程建设是展示水文时代价值的重要体现。”济南市水文中心主任侯恩光表示,下一步,市水文中心将结合地域特色,持续打造水文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水文文化传播能力,丰富水文文化时代内涵,为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