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规划师“下沉”进社区 方寸之间演“更新”-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12/06 09:41:16
来源:大众日报

青岛:规划师“下沉”进社区 方寸之间演“更新”

字体:

  当前,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增量扩张”时代转向“存量更新”时代。社区作为最小单元的社会空间,是城市存量更新的基础。如何做好各种利益诉求的沟通、协调和平衡,成为社区存量更新面临的新挑战。

  今年6月,经过前期街道提报需求和社区规划师团队提报意愿的双向选择,青岛市为首批社区规划师团队颁发聘任证书。截至目前,已有32个社区规划师团队与街道“结对子”。何谓“社区规划师”?社区规划师在社区更新中发挥哪些作用?能为社区更新带来哪些裨益?记者进行了探访。

  “迷你花园”里的共建共治共享

  在青岛市高邮湖路20号,有一处“迷你花园”,10平方米左右的狭小空间内,白色鹅卵石铺出一条小路,两旁绿油油的草地上圈起一个个小花坛,彩绘轮胎组成的“花盆”点缀其中。“这都是我们自己动手整理出来的,每到花季,这里姹紫嫣红,可好看了!这都得谢谢丁规划师。”周边居民告诉记者。

  居民口中的“丁规划师”,正是八大湖街道的社区规划师——丁帅夫。他也是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名在职规划师。

  上岗后,他和团队从“观察者”和“倾听者”做起,走遍了社区各个角落,针对停车难、公共设施配套、景观改造等展开调研,根据居民改善设施意愿进行任务排列。

  “这个‘迷你花园’就是我们团队进行社区现场踏勘时发现的,原来的场地基本没人管理,土地裸露、杂草丛生、树木枯死,周边居民意见不小。我们就想通过‘迷你花园’打造活动,构建一个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空间。”丁帅夫介绍。

  打造工程启动当天,在八大湖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团队邀请社区多组家庭参与,并对花园建造和花卉种植进行科普,各家庭在自己选定的土地上开垦、种植、埋土、铺路、浇水。“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涨。后期,我们团队为花园添置太阳能灯、花架等装置,为引导热心居民和园艺爱好者积极参与花园管理和后期维护,还组建了‘八大湖小小园艺师’微信群,让孩子和家长们共同参与。”丁帅夫说,如今,这个自治型的“社区共享花园”成为充满活力的交流场所,在享受绿色环境带来的舒适之余,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增强了社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人身兼三种角色

  “社区规划师”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地区。从2012年起,在我国深圳、上海、成都、北京等地逐渐兴起,通过多年的探索,各地“社区规划师”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社区更新推进的制度与工作方法。

  今年,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研究出台“社区规划师工作制度”,依托青岛市城乡规划协会进行社区规划师招募,遴选出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建八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等25家设计单位和高校的42个社区规划师团队,建立社区规划师库。

  根据《青岛市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社区规划师团队至少由五人组成,包含一名领衔社区规划师和若干名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技术人员(鼓励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参与),领衔社区规划师应担任过项目负责人或负责团队核心。

  在社区规划师出现之前,社区更新改造往往是“政府一元主导”的模式,即使能向社会规划机构、规划师“借脑”,也往往止步于规划设计等前端工作。

  而社区规划师不同,不仅要进行空间的设计和改造、指导项目实施,还要引导社区规划中的民主参与。《方案》明确,社区规划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五大类:摸底调研、技术咨询、协调沟通、实施指导、引导共治。

  从高邮湖路20号“迷你花园”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社区规划师身兼“三种角色”:一是设计者,提供专业的规划设计意见,并把专业内容以平实的语言解释给居民;二是组织者,进行组织沟通工作,组织更新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三是协调者,协调利益各方对规划方案的意见,促进各方达成共识。

  找到需求“最大公约数”

  一个小花园、两处市场网点、一片社区小广场、一座便民市场……“社区规划师团队所开展的项目体量都不大,可以说是城市更新领域里的‘边角地’,但随着居民对品质需求的提升,这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也逐渐被居民所期待。”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设计处工作人员徐华德说,“这也对社区更新的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度参与,精准抓痛点、堵点,正是新型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最大优势。“社区规划师通过加强与街道、社区、居民的沟通联系,可以在社区规划和治理中体现居民需求的‘最大公约数’,让社区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滕军红表示。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云霄路社区漳浦路的9号楼、11号楼一层网点,曾经铺面脏乱,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的痛点。青岛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的社区规划师团队充分了解商户、周边居民等各方的意见和诉求,不仅满足商铺院内棚内空间售卖功能和防雨遮阳的需求,也对沿街店面整体设计美化提升。目前,提升工程施工已进入尾声,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也守护住了城市的烟火气。

  体现人文关怀也是社区规划师们寻找到的“最大公约数”。“湖岛记忆——社区广场微更新”项目由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社区规划师团队设计建设,团队走访中,很多居民反映“老湖岛村的记忆正在流失”的问题,了解到这一需求后,该团队形成了将老湖岛村文化记忆融入社区广场的方案初稿。

  “在方案设计阶段,团队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由社区中老湖岛村人投票,选出代表记忆中老湖岛村的元素,打造广场文化景墙。同时,参考历史影像资料,提取富有特色的造型进行模型复建。”该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施阶段,一方面,街道、社区广泛动员居民、社区志愿者参与,不断汇集相关的历史文化素材;另一方面,团队按照既定设计方案指导现场施工,同时对新提出的创意、要求进行推敲,最终顺利竣工。(张忠德)(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