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打造家门口的科普阵地-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1/24 17:05:03
来源: 大众日报

青岛市李沧区:打造家门口的科普阵地

字体:

  “小朋友们,从前我们的地球有一个非常厉害的霸主,它的名字叫恐龙。恐龙都有哪些种类呢?”“小朋友们知道恐龙是如何消失的吗?”……近日,在青岛市李沧区安顺路社区科普馆,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了解恐龙,并“还原”恐龙化石,探索科学奥秘。

  市民刘先生带着孩子打卡了不少项目,他表示:“很多体验项目是在传统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让我们大开眼界,孩子很开心。回去后,会带领孩子进一步学习科普知识,了解实验现象在生活与工业上的应用。”

  2023年,安顺路社区科普馆入选山东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获得科普社区资金20万元。“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安顺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郝艳萍说,科普馆还打造了沉浸式元宇宙场景,以裸眼3D技术勾勒出波澜壮阔的深海景象的数字鱼缸,置身深海之中,五彩斑斓的鱼群、水母从身边游过。

  一个站点的科普,犹如家门口的点点萤火虫;当“家门口”成片被点亮,城市的科普星空也就亮了。李沧区科教资源丰富,如何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打通科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老年人,李沧区北山社区有妙招。“我们依托老干部志愿者,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科普宣传方式。比如对中老年人来说,科普宣传不在于上节课、听个讲座,更适合聚焦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润物细无声地去普及。”李沧北山社区党委书记郑志风说,社区还会定期开展问卷调查,针对性开设科普课堂。

  振华路街道四流中路第一社区科普志愿服务点正尝试“线下+线上”全域科普模式。“我们的活动现在越来越受欢迎,所以希望能创新方式,通过‘线下+线上’全域科普,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有机会参与其中。”社区党委书记吕锦秀表示。

  科技志愿服务是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李沧区科学技术协会统筹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街道、社区和科普教育基地等力量,聚焦深挖科普资源,围绕群众感兴趣的主题,线上、线下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和主题讲座,科技志愿服务不断走深走实,一批批科技志愿者走进基层,为各类社会群体答疑解惑,增进民生福祉、助力社会治理,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共同做好科普“加法”。

  科普场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是汇集科普资源、培育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让科普场馆成为热门打卡地,正成为新的探索。“场馆里的科普不能是灌输知识,而是以多样方式传递知识。”李沧区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李沧区建立了“科普场馆联盟地图”,联盟内各种活动资源、课程资源、专家资源、志愿者资源聚合共建共享,常态化开展一些既好玩有趣又能真正学到科学知识的研学旅游、科普讲座等科普教育活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优质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数据显示,李沧区打造了一批因地制宜、群众喜爱的科普阵地,覆盖李沧区的11个街道,构建成群众家门口的15分钟科普生态圈。下一步,李沧科协将进一步探索开展“科普+研学”和“科普+”实践课堂”等活动,聚焦产业、科技前沿,吸引科学家,增加科普活动的频次、提高活动档次,加强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创新传播方式与手段,发挥好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爱好者的作用,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让家门口的科普服务融入群众身边日常。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