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以种适地"+"以地适种" 薄地成粮仓-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5/21 07:36:52
来源:新华社

山东:"以种适地"+"以地适种" 薄地成粮仓

字体:

  新华社济南5月20日电(记者叶婧)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盐碱地,也能变成粮田?在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济麦60千亩示范方中,麦浪滚滚,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新有等人信心满满地说:“只要持续做好新品种选育,形成配套栽培技术,盐碱地也能变粮仓。”

  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济麦60千亩示范方中,麦浪滚滚。新华社记者 叶婧 摄

  黄河三角洲80%以上的土地是盐碱地,因土壤返碱形成的白斑随处可见。济麦60是从已审定品种中筛选鉴定出的耐盐小麦新品种,产量多次在山东省级、国家级旱地生产试验中位居第一,入选耐盐碱小麦推荐品种。曹新有说,2023年夏收测产时,在土壤含盐量3.65‰的土地上,济麦60的平均亩产达497.1公斤,创盐碱地小麦高产典型。

  这是山东持续选育耐盐碱作物的一个缩影。自2022年开始,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审定,已遴选耐盐碱性状好的4个大豆新品系进入生产试验。同步加强耐盐碱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等作物选育,均取得了系列进展;连续两年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综合展示评价,展示玉米、小麦、大豆、花生、向日葵等粮油作物耐盐碱新品种(系)300余个。

  在耐盐碱水稻研发培育方面,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研发部负责人万吉丽介绍,他们已建成储存种质1900余份的水稻种质资源库,为培育耐盐碱稻、优质稻、高产稻和特种稻新品种提供了基础支撑。团队通过多穗型杂交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食味评价等新技术,收集创制出特种种质资源1200份。目前已有11个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国家水稻品种审定。

  山东有近900万亩盐碱地,为挖掘增产潜能,山东“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加大耐盐碱良种培育力度,曾经白斑遍布、瘠薄难耕的盐碱地正逐渐变身。

  “十年前,农场流转的数千亩耕地大多是盐碱地,甚至一些地块达重度盐碱;如今田垄间,沟相通、渠相连,只要庄稼需要,汩汩黄河水就能淌进田里,麦秸粗壮、麦穗整齐。”东营市东营区金丰农场负责人庞增华说。

  为充分保护、利用耕地,东营区对盐碱地进行了深度改良,通过“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方式治理盐碱耕地。同时,引进耐盐小麦、耐盐大豆、耐盐高粱等品种。2020年以来,东营区共实施1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规模达9.5万亩,项目区内粮食单产提升约10%。

  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一处麦田内,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航麦802正在展示示范。新华社记者 叶婧 摄

  而在退海之地、盐碱大区东营市垦利区,盐碱耕地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近八成。当地经过多年探索,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土壤改良、良种选育、农艺推广、后期管护等“改地”“改水”“改种”等系统工程,对20万亩盐碱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2万余亩重度盐碱地破“碱”重生,全区耕地面积净增18.5万亩。

  据了解,山东将进一步推动耐盐碱作物育种资源整合,加快耐盐碱作物品种试验审定、登记、认定,加强耐盐碱作物品种推广应用。其中,争取今年遴选2个至3个耐盐碱小麦品种实施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试验示范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30个以上。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