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深入实施海洋产业创新突破工程-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6/14 16:46:37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威海深入实施海洋产业创新突破工程

字体:

  眼下,在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级山东荣成刺参良种场里,最新培育研发且获批国家审定的刺参新品种——“鲁海一号”刺参长势正旺,不久便可投放至养殖区进行自然成长。“鲁海一号”的问世实属不易,好当家联合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专家团队,耗时15年才选育成功,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等显著优势。

  海洋种业是海洋渔业的核心产业,也是保障国家“蓝色粮仓”的关键。但选育出一个良种,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为此,威海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科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海洋种业体系,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订实施海洋种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威海已拥有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25处,其中国家级7处,涵盖刺参、海带、皱纹盘鲍、栉孔扇贝、大菱鲆等19个品种,实现了北方主要养殖品种的全覆盖。

  做强海洋之“芯”,科技创新是关键。威海与国内高校院所共建了“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处海洋种业高端创新平台;发起成立了现代海水养殖、海参、海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了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20余个遗传育种专家团队,先后培育出“爱伦湾”海带等14个国审名优新品种。“由于攻克海带、对虾、扇贝、鲆鲽鱼类、海参、鲍鱼等人工繁育技术,威海已成为众多海洋经济动物繁育及养殖技术原发地。”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威海还联合攻克了海马、圆斑星鲽、绿鳍马面鲀等苗种繁育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全国近70%的大菱鲆种苗、90%的鲆蝶鱼卵、70%的膨腹海马苗种以及全省85.7%的海带苗、50%的鲍鱼苗等优质苗种均育自威海。”

  为夯实种业基础,威海出台《威海市水产联合育种基地项目建设标准》,从建设类型、建设规模、场区规划、设备应用、场区美化等方面对基地建设提出新的标准要求。2017年以来,威海先后实施了70余个海洋种业基地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100多万平方米标准化苗种生产车间,全市水产育苗水体达240万平方米。今年,威海继续投入35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好当家、长青、西霞口、银泽等4家省级水产种业领军企业,提升海参、海带、扇贝、海马等良种创制、良种繁育、精深加工、质量控制等能力。

  2023年,威海获评“中国海洋种业之都”,优质苗种产能达到600亿单位,海洋种业产值达到30亿元,产值规模居全省首位。《2024年威海市大抓经济20条》提出深入实施海洋产业创新突破工程,推动重点种业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水产良种繁育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刺参、牡蛎等优势品种的培育推广,深化白海参、黑鳕鱼等新品种、新品系的引进选育,提速5个现代化种业园区建设,集中实施11个海洋种业提升项目,力争全市苗种产能突破700亿单位。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