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黄三角中度盐碱地小麦亩产破千斤-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6/18 16:14:20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东营:黄三角中度盐碱地小麦亩产破千斤

字体:

  亩产511.88公斤!近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前进村,专家对耐盐碱小麦品种“济麦60”示范田进行的测产验收结果显示,这片平均盐碱度3.3‰的盐碱地里,小麦亩产突破千斤,成为山东盐碱地小麦高产典型。

  “‘济麦60’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结实性好、耐盐碱等特点,适合在中度盐碱地大范围种植。”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济麦60”育成人曹新有告诉记者,自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后,该品种便开始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种。

  今年是东营市丰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济麦60”的第三个麦收季。“前年和去年,小麦亩产分别是460多公斤和490多公斤。”公司总经理田兆山介绍,近日测产的4.23亩麦田从去年10月播种以来,除了自然降水,没有进行人工灌溉,亩产能超千斤出乎他的意料。

  6月14日,黄河口镇耐盐碱小麦新品种“济麦60”千亩示范田里,一场夜雨的“洗礼”,让麦田显得格外安静。“那片就是测产亩均超一千斤的麦地。”田兆山指着远处说,“‘济麦60’除了耐盐碱,第二大特点就是耐干旱,这可是能让盐碱地变良田的‘金种子’”。

  据了解,东营市拥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全省盐碱地面积的38.2%。这些泛着斑白盐渍的盐碱地,曾是荒凉贫瘠、不毛之地的代名词,也是农民心里纠结的“问题地”——种可能赔钱,不种又觉得可惜。

  2022年9月,山东获批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试点工作在东营市开展。预计到2025年完成后,将新增和改造耕地15.07万亩,预计年增产粮食7300万斤。

  过去,人们改良盐碱地的办法大多采用大水漫灌,让盐分随着水排走的方式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随着科技的进步,盐碱地的治理理念也在发生改变。“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成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共识。现在,各类耐盐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试验田,在东营的盐碱地上星罗棋布。

  在黄三角农高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正在围绕盐碱地改良提升进行攻关。不久前,“耐盐碱油料作物种质评价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与“滨海盐碱地种养循环与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启动,并发布了8项盐碱地相关科研成果。

  近年来,东营市聚力抓好耐盐碱品种选育推广,依托盐碱地国创中心,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打造盐碱地种业创新高地。同时,积极创新探索盐碱地科学利用模式,集成运用盐碱地改良技术体系,努力提升盐碱地综合生产能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样板。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