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1.46万册图书摆入海源阁-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6/18 16:36:48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聊城:1.46万册图书摆入海源阁

字体:

  6月14日,山东省聊城市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开馆暨图书捐赠仪式在海源阁藏书文化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由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的1.46万册图书正式摆入这座已经建馆184年的藏书楼。由聊城市与山东出版集团携手共同打造的集古籍展陈、学术交流、青少年文化教育、文旅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建成开放,标志着海源阁古籍“归阁工程”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聊城市图书馆馆长、海源阁藏书文化博物馆馆长林虎介绍,此次获捐的1.46万册图书包含了儒家经典、古代史志、古代文学、古代艺术、齐鲁文化等九大类别。

  在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二楼活动室,来自聊城市启明小学的孩子们将颜料涂抹到木版上,再将宣纸铺在木版上轻轻刷几下,揭开后就是一张线条简洁明快的动物图案拓印。据悉,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也将成为青少年的研学基地,为他们提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平台和窗口。

  海源阁之于聊城,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曾是聊城繁荣、富庶的标志,更是聊城社会文化氛围浓厚的佐证。刘鹗曾在《老残游记》中记录了他寻访海源阁藏书而不得的情形。

  海源阁由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据介绍,清代是我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的巅峰时期,而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海源阁藏书近四千种,二十八万余卷,改变了我国古代藏书中心偏于东南一隅的局面。海源阁作为清末四大、江北唯一的藏书楼,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海内闻名,享誉中外,彰显着聊城在山东、在中国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鼎盛时期的海源阁藏书丰富、版本精善,特别是宋元古籍珍本在全国乃至世界藏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后历经战乱,海源阁迭遭破坏,所藏图书文献散佚,令人痛惜。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介绍,从去年开始,聊城市采取影印、复刻等方式,对海源阁散佚古籍进行恢复,并于今年正式提出海源阁藏书“归阁工程”行动计划。目前已确定2462部海源阁古籍所在地,大部分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其余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南京、天津等地图书馆,还有一部分散落在民间收藏家手中。

  2023年,聊城市完成国家图书馆海源阁古籍《昌黎先生文集》《史记》等42卷232本的复制工作。聊城市还召开“海源阁藏书暨中国历代图书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成立海源阁藏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海源阁散失古籍精品展,展出海源阁藏本、海源阁刻本、杨氏抄本等珍贵文献41种60余册。今年,聊城市已完成对俄罗斯国家图书馆6部38卷海源阁古籍的影印复制工作,并在海源阁进行了专题展览。

  周江涛介绍,“归阁工程”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筹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会,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海源阁古籍数字采集、影印、复制、回购等工作。构建数字海源阁,积极争取公共藏书机构、私人收藏家支持,有序实施古籍数字化工作,搭建海源阁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数字化库房和数字海源阁展示中心。实施古籍再现工程,通过参与公开竞拍,与公共藏书机构、民间藏书家协作等方式,分类别、分套系复刻一批、回购一批、竞拍一批,逐步丰富海源阁藏书内涵。开展古籍研究利用,定期组织专家学者、藏书家,围绕海源阁保护、传承、利用,深入开展古籍文化研究,举办专题交流活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成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