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2024年第一届黄河故道古桑园桑黄会议暨第一届金耳(临清)产业会议”在山东省临清市举行。
本次大会以“走进黄河故道 领略千年桑文化 品评养生菌菇 赋能桑黄大产业”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桑黄和金耳产业的精英力量,共同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交流技术创新成果,为桑黄和金耳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从事桑黄等食药用菌研究的专家学者,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活动为期三天,现场举行了山东省黄河故道院士专家临清桑黄科研院揭牌仪式、中国菌物学会黄河故道桑黄产业研究院授牌仪式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作了题为《小木耳、大产业——中国食用菌产业四十年》的演讲报告,分别从中国食用菌产业四十年、以小木耳大产业为典型托举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展望三个方面介绍了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和发展。
桑黄是一种主要生长于桑树上的药用真菌,呈金黄色、扇面状,在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素有“森林黄金”之美誉。临清市地处黄河下游故道,现存古桑树群树龄高、面积大,桑树总量达2万余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桑树1200余棵,最为古老的树龄1200年以上,野生桑黄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桑黄优质菌种库。
作为临清市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桑黄产业既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产业,也是富民增收的产业。临清市高度重视桑黄产业发展,持续用力抓好产业培育、产品研发、人才引进、品牌宣传、文化挖掘。
截至目前,临清已构建集菌种选育、人工栽培、产品研发、全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发展链条。依托2500余亩古桑树群,年可采摘野生桑黄1500公斤,年产桑黄菌包800万个、桑黄330吨,生产的桑黄中药饮片等系列产品产量占全国市场70%以上。已编制完成《桑黄全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智慧方舱96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菌种4个,制定的桑黄栽培技术规范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