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领跑世界,“黄河”重卡奔腾向前-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9/17 08:27:49
来源:大众日报

从“0”到领跑世界,“黄河”重卡奔腾向前

字体:

   上图:第一辆黄河牌JN150重卡在济南诞生;原济南汽车制造厂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下图:最新研发的黄河氢燃料重卡。

  “为何取名‘黄河’?”

  “一是因为新中国的第一辆重卡诞生在母亲河畔,另一个则是取黄河奔腾向前之意。”

  9月16日,在济南高新区中国重汽博物馆内,一辆蓝色黄河牌载重汽车安静伫立,年代感满满,这是新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面对记者的提问,讲解员详细作答。

  恰在当天,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黄河X7氢燃料重卡正亮相全球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商用车展览会——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博览会,向世界同行展示中国创造的实力与自信。

  “外观酷炫,科技范儿十足,氢燃料发动机零碳排放,风阻系数降至全球新低0.286Cd,综合节能15%以上,续航里程800公里。集各项‘黑科技’于一身的最新黄河车,多项性能领跑世界。”说起新“黄河”,整车设计员步晨旭如数家珍。

  从“0”起步,到领跑世界;从新中国的第一辆重卡,到黄河X7氢燃料重卡,跨越一个甲子的黄河重卡,恰如黄河的波涛一样,奔腾向前。

  “咱第一辆黄河车,是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年逾八旬的原济南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孔繁礼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国内重型汽车工业一直是空白。中国重汽的前身——济南汽车制造厂,主动提出研制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

  从“0”到“1”,创新之路充满坎坷和艰辛。

  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缺技术、少设备、没经验,只有两辆捷克进口的斯柯达样车。没有大型冲压机,拿千斤顶来压大梁;没有模具,用锤子敲出车壳。他们用40天的时间,绘出几百张草图,用简陋的工具和精湛的手工敲打出几千个汽车零部件。原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岑维国回忆,试验车从济南开到青岛测试,一天半的路程硬是走了一个星期,边走边修。

  “这是个车吗?这是个爹!怎么伺候它啊?”大伙边调侃边研究,造车的劲头更足了。

  1960年4月15日,以母亲河命名的黄河牌JN150型8吨载重汽车研制成功。当新车披红戴花驶出车间的那一刻,举厂欢庆:“以后咱不用高价从国外进口了。”

  此后30年,这款车累计生产10万辆,占国产重型汽车保有量的72%。“黄河”成为国产重卡的代名词,在新中国的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上世纪七十年代,孔繁礼还曾以厂方技术员的身份,跟随731辆黄河牌载重汽车远赴非洲,援建坦赞铁路。

  “这是黄河JN162卡车,第二代‘黄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前辈根据德国曼卡车,设计出来的国内第一辆10吨载重卡车。”步晨旭介绍,1983年,他们又从奥地利引进斯太尔,中国的重卡在追跑中蓄势成长。

  有了过硬产品,“出海”才有竞争力。尤其是近年来,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重汽的产品陆续进入海外成熟市场,累计出口60多万辆,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卡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为了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近五年来,中国重汽研发人员增加近4倍,研发投入达126亿元,超过了过去15年的总和。

  2020年9月16日,是一个让研发工程师冯洋难忘的日子。这一天,积淀了60年技术、完全自主创新研发的全新一代黄河重卡面市。第二年,我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黄河氢燃料电池雪蜡车,服务北京冬奥会。2023年,黄河X7重卡的风阻系数降至全球最低,创“半挂式卡车单次加油行驶最远距离”吉尼斯纪录。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会造车到造好车,从追跑到领跑,60多年间黄河重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随着时光流逝,黄河车不断迭代升级,但研制黄河车时艰苦创业的精神传承至今。“这股子精神头就是奔腾向前,自强不息。我们的黄河车会更绿色、更智能、更高效,也将不断‘跑出’新的黄河故事。”步晨旭说道。(记者 赵国陆)(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