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黄河尾闾崛起生态宜居城-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10/17 16:19:37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东营:黄河尾闾崛起生态宜居城

字体:

  金秋时节,刚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如同一首无声的诗,正诉说着大地的丰饶与生命的律动。这里的湿地不仅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更是它们繁衍生息的天堂,丹顶鹤、白鹳、天鹅等珍稀鸟类选择在这里停留,为这片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东营是一座富有魅力的湿地城市,湿地是东营最重要的生态底色,全市湿地面积达到456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1/4,153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东营高度重视湿地城市建设,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如今的东营成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湿地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一幅“舒朗大气、生态宜居”的生态城市画卷在大河之洲徐徐铺展。10月15日,2024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在东营召开,进一步提升了东营在国际湿地保护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形象提升带来了积极影响。

  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民生工程。为此,东营市高规格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东营市湿地保护协调领导小组”,组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草资源和湿地保护监督科,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工作机制,实行森林湿地资源网格化管理,全市共设森林湿地长1696名,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森林湿地长制组织体系。

  围绕健全完善湿地保护和湿地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东营市陆续制定出台《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关于湿地保护和湿地城市建设的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法治体系,为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东营市公安局实施“生态警务”机制,在沿黄河138公里的生态带上设立生态警长20名,在滨海412.67公里的生态带上设立生态警长18名,在118处城市湿地设立生态警长144名;东营市检察机关做实做优“河(湖)长、森林湿地长+检察长”工作模式,与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构建协作机制,探索跨区域协作配合机制,以实际行动守护绿色湿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我们按照‘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系统修复’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形成了三种针对不同类型湿地的修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周立城介绍。如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73种,植物种类由1995年的393种增加到现在的685种。

  东营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累计实施总投资13.6亿元的17个湿地修复项目,修复湿地1.88万公顷,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有力促进了黄河三角洲“河—陆—滩—海”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是东营的城市特色。多年来,东营充分利用“黄河入海”“大美湿地”自然生态特色,打造湿地特色片区和湿地特色景观带,建设小绿地、小公园、小休闲地、口袋公园等,打造15分钟都市生活圈,让城市更宜居。全市还先后推进实施东三路、东八路等17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新增和修复湿地面积6192公顷,域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三河贯通,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河道水系地表水水质逐步向四类标准提升。同时深入实施沿黄生态长廊建设工程,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对黄河大堤、南展大堤两侧宜林地和绿化空当实施造林绿化,对低效林片区进行修复提升,对重要节点进行绿化改造,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目前,全市沿黄森林、湿地资源质量明显提升,林茂粮丰、黄河安澜的沿黄百公里绿色长卷已初步显现。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