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山东省庆云县徐园子乡水稻种植基地230余亩盐碱地水稻喜获丰收。走进该乡河刘新村看到,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两台收割机在稻田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很快被收割机卷入“腹”中,田间地头呈现秋日美丽的丰收画卷。
“盐碱”转“良田”,科学改良谱新篇。“这里以前是盐碱地,土壤pH值达9.5。经过多年对盐碱地的综合整治,目前土壤pH值达8。”该项目负责人杨洋介绍,近年来,庆云县对通过改种降碱、科技排碱、整地改碱等方式改良盐碱地,改善盐碱地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全乡百余亩盐碱地水稻试种成功,水稻亩产达1000斤。经专业机构检测,今年水稻亩产能达1200斤,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庆云县聚焦驱“盐”化“碱”,徐园子乡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东营某土地改良公司开展“晶香111”水稻品种研究工作,该公司具备成熟的全程机械化工艺路线、机具配套方案、操作规程以及运行机制,充分运用机械化耕整地、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植保、机械脱粒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水稻耕、育、插、管、烘全程机械化。
同时,该公司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在水稻种植之前,提前和加工厂商签订保购订单,从而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优化了农村资源配置,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土地改良后,盐碱地变身成了‘致富田’,让‘单打独斗’式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式生产,推动徐园子乡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徐园子乡党委书记赵金辉表示,下一步,徐园子乡将持续以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为牵引,推动全乡农业量质双提,在全乡推广“盐碱地改稻”成熟经验,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全乡盐碱地改良步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窦坤 马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