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山东省平原县桃园街往东走,来到桃园社区的正对面,桃园新村卫生室几个大字格外显眼。“原来可没这么亮堂,面积也就60来平方米,内部几个功能室不全,地方小,药品也少,只能给村民看看头疼脑热的小病。”说话的是桃园新村卫生室的医生马立平,此前他在桃园街道魏庄村租的门脸房开办卫生室,今年平原县按照“小病不出村,就医有保障”的目标,对照“五有三提升”标准,投资400万元资金对80处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提升。这间房子是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的,面积160平,免费供乡医使用。
马立平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已有31年,对于卫生室的新变化,他深有感受。“改造前药房独立于卫生室外,诊疗和取药时常来回‘折腾’,如今流程变得更顺畅快捷。卫生室改造后还设置了值班室。为了方便村民就诊,我就住在卫生室,不管村民几点过来,打个电话,我就出来给他们看病拿药。”马立平说。
改造后的卫生室宽敞明亮、分区明确。干净整洁的房间,还设置了中医阁和康复理疗室。现有医务人员4人,承担原4个自然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足了周围群众的就医需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第一站。今年以来,德州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薄弱村卫生室改造、百家卫生院大提升活动、“千名医护进乡村”等举措,群众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更加方便。今年1—3季度,基层诊疗量占比始终保持在71%以上。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德州市对照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改造提升如桃园新村卫生室等820家薄弱村卫生室,全市建成中心村卫生室343家,中心村卫生室重点配备壁挂式全科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具备远程诊断功能)等设备;乡镇卫生院推荐标准达标率达到43%,超省级任务目标8个百分点,83家乡镇卫生院实现CT、DR、彩超等设备“应配尽配”,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8个,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题的关键一步。今年起,德州市开展了“千名医护进乡村”活动,推动城市三级医院、城市二级医院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建立梯次帮扶工作机制,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科学合理的对口帮扶工作格局,目前,共选派722名优秀医务人员下沉帮扶。
杨丛丛就是派驻到桃园新村卫生室的一员,此前在乡镇卫生院她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来到村卫生室后她帮助开展了针灸、推拿、颈椎定位侧板、腰椎侧板等工作,后续还将开展中药汤剂口服工作。
持续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同时,德州还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创新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做实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切实发挥签约服务对分级诊疗的促进作用。
“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德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牟春雁表示,从今年起,德州将利用三年时间建成20家左右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打造60个基层特色专科卫生院,实现村卫生室“五有三提升”改造全覆盖,开展乡村医生全覆盖培训,筑牢基层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