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谷林下经济产值突破6000万元-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1/12 16:51:08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阳谷林下经济产值突破6000万元

字体:

  “现在正在取酥、消杀,再过10来天就准备让它们冬眠。”11月9日,在山东省阳谷县赵王河林场杏林生态养殖基地,记者顺着基地负责人李金刚手指的方向,看到几只蟾蜍正在林下草丛中活动。

  “蟾蜍药用价值高,全身都是宝。蟾酥、干蟾、蟾衣等均是名贵中药材。当蟾蜍体重达到100克时,便可提取珍贵的蟾酥。这一过程需要人工操作,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李金刚告诉记者,基地里的每亩土地可养殖1万至1.5万只蟾蜍,每年每亩收益在3.5万至5万元。

  据介绍,阳谷县杏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赵王河林场投资200万元,建设100余亩的林下蟾蜍中药材养殖基地,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地树行空间采用蝌蚪和幼蛙水陆集中精细化饲养与中成龄蛙陆地放养的方式,打造了“林—蛙—菜”的蟾蜍与林木互促互利的良性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目前,基地已繁育蟾蜍成体30余万只,出品蟾衣60余万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获评山东省中药材生态养殖基地。

  地上蛤蟆叫,地下还有“致富路”。阳谷县德鑫蚯蚓养殖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蚯蚓养殖的企业,近年来先后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3个总面积360余亩的林下蚯蚓养殖基地,利用猪、牛、羊等畜粪便及秸秆、生活污泥、蘑菇菌棒废弃料等养殖蚯蚓。蚯蚓每年能收8茬,年产鲜活蚯蚓30余万公斤、干蚯蚓2万余公斤、蚯蚓粪3.2万立方米。“蚯蚓不仅可用作鱼饵、中药材,蚯蚓的排泄物还是优质有机肥。”公司负责人薛洪志说,林下蚯蚓养殖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还破解了林业经济周期长的弊端,且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林下经济发展。

  走进阳谷县钟楼村,村民钟保勤的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同样值得称道。他返乡后承包了60亩林地,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家禽。林地为家禽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而家禽的粪便则成了树木的有机肥料,降低了养殖成本和禽类病害的发生率。“这种模式提升了家禽和蛋的品质,每年还能带来10余万元的稳定收入。”钟保勤说。

  阳谷县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复合经营性林业发展模式,提高了林农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热情,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了“产业+生态”的同步推进。今年10月10日-11日,在全省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现场观摩交流会上,阳谷县发展林下中药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做法着重获得推广。

  “阳谷县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调整了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多赢,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阳谷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二级主任科员赵贤民说。目前,全县发展林下经济近2.66万亩,其中林禽模式600亩,林下种植模式2.6万亩。林下经济产值已突破6000万元。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