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不断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智慧生态黄河平台正是一大创新探索。
主动参与,形成分区管控合力
济南产业经济发达,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是当地的主导产业。这要求济南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时,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提高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合力。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同时又严格执法、优化落实,是多年来济南市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的工作追求。”济南市环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囡说,目前济南市要求,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贯彻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规划编制、项目谋划、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在项目环评审批、园区规划编制、园区扩区调区等阶段,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符合性分析作为审查的重要内容,发挥硬约束和指导作用。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项目选址选线等方面,各有关部门应对重要生态空间主动比对确认,并进行相应避让和保护。
“如今,通过多年的政策实践,各部门主动参与已成为我们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发挥‘绿色标尺’和‘绿色指挥棒’作用的重要保障。”郑囡说。
服务导向,构建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体系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于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协调联动改革试点,完善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张英说,“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我们为项目选址和建设划框子、定规则,为产业入区、项目落地提效率,切实以高水平保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三级主任科员崔晓玲表示:“全市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不断完善环评‘正面清单’,推进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改革。”
据介绍,济南市生态环境局以生态环境管控成果为支撑,对重点项目实施“四个一”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即成立一个专班,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落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立一个台账,定期调度项目环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有关措施;安排“一对一”对接,加强前期指导,推动加快项目环评编报工作;实施一个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一窗受理、并联提速,充分保障优质重点项目快落地、早达产。
探索创新,用好智慧生态黄河平台
“为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应用,我们通过智慧生态黄河平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协同成果融合创新。”崔晓玲说,这一平台的成功搭建,既能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又能服务政府智慧决策,还能为企业项目选址提供指导帮助。在济南市智慧生态黄河平台上,通过将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合规园区、泉水保护等环境敏感区政策数据纳入地理信息识别系统,在项目受理初期即可通过位置坐标进行筛查、比对和识别,判断项目选址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环境敏感区位置关系,并提出选址选线等优化建议。
近年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根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环评审批新思路、新模式。日前,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印发了《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与环评联动试点工作方案(试行)》,园区内某企业在实施搬迁项目时,根据试点方案要求,实现了环评材料当天报送、环评批复当天取得,手续办理时间较法定审批时限大幅缩短。
下一步,济南市将继续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引领,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不断推进政策体系系统集成,政策效果协同高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秦超 周雁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