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章丘大葱如何突破“小众化”-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1/14 16:35:27
来源:大众日报

济南章丘大葱如何突破“小众化”

字体:

  11月9日,2024年章丘大葱丰收季启动。今年“葱王”再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达到了2.68米的新高度。一棵葱,成为当地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作为小众的地方特产,如何在大市场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章丘大葱在探索中补齐机械化水平低、生长周期长等短板,坚持保护传统与现代农业并重,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

  立冬收葱。走进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王金村,从女郎山上放眼望去,连绵不断的葱田喜迎丰收,方圆上千亩地是章丘大葱的核心种植区。大葱种植户苗发勇的“状元葱”就产自这里。种了30年大葱的他,说起这方水土一脸骄傲:土壤质地疏松保水保肥,以泉水为主要灌溉水源,加上独有的地方品种和传统的种植技术,从而让章丘大葱以高、大、脆、白、甜的特点而闻名。

  葱农宋光宝家的23亩大葱开始陆续收获,忙着给外地的订单发货。但来年的葱苗早在秋分之后就已播种了,整个冬春歇地,等来年六月移栽葱苗,一棵葱的生长周期大约是13个月。种植采用开深沟、多次培土的传统模式,而且“大梧桐”这一地方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因此一棵葱长到2米以上不稀奇。正常年份,平均一亩葱收益1万多元。

  章丘大葱传统种植模式在现代化农业体系下也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比如,生长13个月,只能卖一季,这就很难在餐饮供应链中占优势;劳动强度高,年轻人不愿种,53岁的宋光宝算是全村最年轻的葱农;配套深加工企业少,附加值不够高,产业链不够长等。

  章丘大葱首席专家胡延萍表示,章丘大葱在全国农业品牌中的知名度很高,但市场占有率很低。这也是名优土特产的“尴尬”之处。如何突破特色农产品的“小众化”?近年来,章丘区开展了大葱良种繁育、工厂化育苗、全程机械化等系列配套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在传统特产和市场需求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章丘区实行“两条腿”走路:划定传统种植保护区,延续传承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种植模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

  章丘区龙山街道魏李村是四季葱的种植基地之一,与女郎山一带章丘大葱原产地的“老把式”完全不同,他们从种到收全程实现了机械化。村党支部书记郭红钢表示,葱苗由专业的育苗工厂供应,提前75-90天预定,随时可以种;采用穴盘移栽机械效率高、成本低,每亩大约1200元;标准化种植,一亩地1.76万棵葱;生长周期短,株高1.2米左右就上市。同时,村里投资建设了600吨的冷库,鲜葱一年四季供应。

  胡延萍介绍,四季产葱已经不是问题。机械化也逐步提升,最初借鉴国外经验,联合全国农机流通协会研发专业农机,由于章丘大葱高、脆,容易断,经过多轮改进升级,目前已经比较成熟,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集中采购了一批移栽机等,并成立了部分农机合作社。

  位于章丘区枣园街道贾庄村的中科思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济南)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将加工好的鲜葱装车,运往银座超市、盒马鲜生等门店。同时,搭建了多个直播间,将章丘大葱卖到全国各地。正是因为有了四季葱和机械化,这个青年返乡创业的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并开始探索大葱深加工,研发出葱油、葱酱及葱料汁等产品。

  章丘大葱向产业链的前端育种发力,提纯复壮,杂交选育新品种,良种远销东北、内蒙古、甘肃等地。在下游,与全聚德烤鸭、舜耕山庄等品牌餐饮合作,先后走上了APEC、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的餐桌。在深加工方面,也有企业开始研发葱须茶、面膜等保健品和化妆品,进一步开发新的消费场景和应用领域,延长产业链。

  目前,章丘大葱种植面积大约11万亩,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产业,当地正努力让这棵葱的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更长,市场前景更大。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