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裙带关系”“暗箱操作”等违规上岗问题,山东省临沂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了兰山区兰山街道二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王某某、莒南县十字路街道万家扁山村村委委员许某某等一批村干部,重拳纠治公益岗管理乱象,清退不合规公益性岗位人员1311人,追缴资金168.27万元。
“我们村残疾人、困难户都没有公益岗,反而村干部的近亲属常年做收粮食生意,收入可观、生活富裕,还能干公益岗,这不合理!”临沂市纪委监委在梳理信访举报、12345热线工单中发现,“公益岗”成为问题反映高频词。设立城乡公益性岗位本是政府兜底安置困难群众就业的惠民之举,却沦为村干部优亲厚友的“隐性福利”。为加大线索筛查力度,临沂市在采用接收举报、调研暗访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确定了报名审核、人员摸排、岗位管理、履职尽责4个风险点,从各相关部门收集帮扶对象信息、残疾人登记信息、民政低保信息等数据1400余万条,依托监督贯通应用平台建立并固化了9个数据模型,深挖细查把关不严、履职不力、担当不够等责任作风问题和吃拿卡要、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腐败问题,助推线下快速处置,让“关系岗”“顶替岗”“违规岗”无所遁形。比如,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某村公益岗人员刘某某个人身份信息与基础数据存在多处不符情况,经核查发现,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某某利用职务便利,隐瞒刘某某为其母亲的事实,采取虚假填写申请报名表的方式,违规将刘某某上报为该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为其谋取利益。该镇党委给予王某某诫勉处理,并追缴刘某某违规领取的公益性岗位工资8400元。集中整治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城乡公益岗领域共立案45起,党纪政务处分17人,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帮助98人。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程序缺失、监管缺位、民主弱化等深层次问题,临沂市纪委监委向分管市领导制发廉情抄告单,督促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市人社局进一步修改完善《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监督实施细则》,对安置条件、聘用程序、岗位管理作出详细具体的规定,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公益岗真正回归公益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