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2月27日电 行走在临沂市罗庄区南环路上,远远便能望见临沂恒源热力集团恒新能源热电联产项目的两个巨大白色凉水塔,窄腰宽口,分外醒目。
12月15日,临沂恒源热力集团恒新能源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进入锅炉点火吹管阶段,标志着项目正式试运行。作为省、市重点项目和重要民生工程,项目正式投产后,将有力保障罗庄及临沂市南部区域居民高品质集中供暖及工业企业蒸汽使用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及配套支撑。
临沂恒源热力集团恒新能源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效果图。(受访单位供图)
大力盘活项目,扎实开展项目建设
据了解,恒新能源热电联产项目为续建项目,其前身为江泉热力项目。2020年下半年,该项目进入停工状态。2021年底,华盛江泉集团钢铁焦化园政策性关停,对原利用其余热供热的26个小区,罗庄区采取使用分布式燃气锅炉进行替代,增加的供热成本由地方政府兜底,极大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为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2022年4月,在临沂市政府部署下,市属国企临沂恒源热力集团联合罗庄区财金投资集团,成立临沂恒新能源集团,全面负责项目后续建设。
停工项目的盘活并非一蹴而就。从完成土地、主体手续变更,到厘清债权债务、施工合同关系,再到融资保障、采购设备,临沂恒源热力集团争取多方支持,推动项目在2023年3月全面复工复产。截至目前,项目建设耗时20个月,累计完成投资约26亿元。
“项目光是原施工合同就有一百多份,重新更换合作单位并不现实,我们就和原来的施工主体逐一谈判,一边确定协议续签,一边组织复工复产。”恒新能源集团总经理王文强说。
12月底,项目迎来关键节点——第一台机组整体试运行。项目投产后,年最大发电量38亿千瓦时,年最大供热量1100万吉焦,满足罗庄区及临沂市南部区域新旧小区1200万余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供暖需求,带动补齐中心城区居民供热热源缺口,在守护“民生温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居民用热和产业用能成本。
2024年11月7日拍摄的临沂恒新能源集团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强化技术革新,广泛推动绿色转型
项目现场设备林立、管道纵横,除了“高配”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三大主机,这里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也一应俱全。
“机组采用超临界发电技术,压力高、温度高、效率高、煤耗低,全厂热效率可达45%以上。”王文强介绍。此外,作为“上大压小”工程,项目替代关停3台135MW燃煤发电机组和11条建陶生产线,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9万吨。
“燃料的管控是火电厂成本控制的核心。”王文强说。为此,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煤炭燃料管理全过程无人化,最大限度堵漏洞、降成本、提效率。
针对脱硫废水处理这一行业难题,项目采用“多水合一”专利技术,通过固化处理、回收利用,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另外,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及旋流燃烧技术,年减排各类污染物6.5万吨,实现锅炉烟气超净排放。
向内实施新技术新工艺、实现转型升级,向外则为区域工业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除了发电、供暖,项目工业蒸汽产能250吨/小时,有力保障工业用汽需求。
“通过项目集中供应蒸汽,周边企业不需要重新建设锅炉,用蒸汽就像用自来水一样方便,并且能大幅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王文强说。作为工业发展的“硬配套”,项目不仅助力罗庄区招商引资,还辐射带动区域工业绿色、集约、高效发展。
临沂市南部公铁货运物流园效果图。(受访单位供图)
着力延链补链,有效激活区域发展
南环路的另一侧,项目配套工程——临沂市南部公铁货运物流园破土动工,园区规划有铁路运煤专用线、铁路作业区及大宗货物仓储集散区等仓储物流设施,计划2025年全部建成。2023年,该园区被纳入全国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
罗庄区近海临港、路网交错,是鲁南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作为临沂市举足轻重的工业基地,罗庄区工业底蕴深厚,目前,不锈钢、新能源汽车装备、粮油等产业成链成群,“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500亿级不锈钢、300亿级高端装备、200亿级医养健康和氢能、第三代半导体等100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工业基础。
依托区域交通、产业禀赋而建,也深入赋能区域发展。园区建成后,将以铁路、公路交通为依托,集大宗仓储物流、公铁联运、冷链加工物流、商务信息服务等一站式运营为一体,在满足项目自身煤炭储运需求的同时,重点为周边企业提供煤炭储运及金属材料、粮油等公铁联运服务。
“园区将填补临沂市南部综合货运枢纽空白,更好地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王文强说,“同时将进一步完善临沂市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