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水流淌,爱人在身旁,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走进烟台莱阳山前店镇南张夼村,远远便听到文化广场上传来动听的歌声。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村民翩翩起舞。
“这首歌是我们的村歌《我的家乡南张夼》,我们还根据歌曲自编自导了一段舞蹈。”南张夼村村民刘丽英告诉记者。
“一个村的歌,就是一个村的故事。”《我的家乡南张夼》词曲作者田小洲是一名驻村干部,每当漫步在村中的小路上,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色,他的脑海中就会涌现出创作的想法。“我们村是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创作这首村歌,就是希望通过歌声把村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田小洲说。
近年来,“村晚”、“村超”、“村BA”等持续出圈,为各地文化展示提供了广阔空间。莱阳靠村歌出圈,可谓另辟蹊径。
“去年6月以来,我们共举办60余场村歌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市18个镇街、300多个村庄的2000余名选手参赛,‘莱阳村歌大赛’、‘莱阳村歌’稳居全国村歌话题榜首,可谓火遍全国。”莱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董新云介绍。
唱的是村歌,热的是文化,靠的是村民广泛参与。莱阳广大村民不仅在村歌演唱中担任主角,还积极参与村歌创作。比如,《白垩纪之歌》由61岁的农民张勇作词作曲,他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唱活了家乡事、家乡景。此外,村民还积极参与到村歌MV拍摄和舞台表演中来。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村歌作为一种文化标识,一种乡土符号,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让大家对自己的村庄形成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对乡村文化建设、村民精神面貌提升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莱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村歌唱得红红火火,能带动致富吗?莱阳给出的答案是:一首村歌就是一个振兴故事,除了可以记录乡村风光、传承乡土文化、凝聚人心士气、塑造良好乡风,还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甚至成为一些地方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以团旺镇光山村为例,该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打造出“村歌”、“村晚”等一批“村字号”文旅IP,为乡村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我们聘请专业公司,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休闲、采摘、研学、攀登、观光、健身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创树‘水光山色、游在光山’旅游品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光山村党支部书记初鹏飞介绍,目前,该村已建成16个冬暖式大棚和一个56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以种植蓝莓、葡萄、草莓、西红柿为主,年收入近百万元。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总决赛颁奖仪式上,光山村原创村歌《跟着支部一路康庄》,引得观众掌声连连。
“我们都很喜欢莱阳的氛围,这里的村歌既有泥土味又有时尚感。”在校大学生吕紫涵表示,周末到乡村采摘水果、欣赏村歌,是一种全新的休闲体验。
“随着村歌大赛一场接一场地举办,各地游客闻‘声’而来,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董新云介绍,莱阳市还积极推动村歌由单纯文艺表演转变为涵盖群众文艺展示、文旅宣传推介等内容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将村歌大赛与梨文化季、乡村美食大赛等相结合,构建起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
眼下,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正向莱阳乡村聚集,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在莱阳梨核心产区照旺庄镇,通过深加工,莱阳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6亿元,直接带动梨农增收12亿元以上。(记者 董卿 杨秀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