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各行业都在积极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济宁能源集团的一系列发展举措,其在产业布局、合作拓展以及创新驱动等方面的亮眼表现,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港贸产融合发展的范式。
构建港口集群,全力驱动多式联运腾飞
近年来,济宁港航紧紧围绕交通强国、航运强国、贸易强国战略,以 “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 为宏伟目标,全力加速以港兴产、以产兴城的发展步伐,开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全新局面。
济宁市坐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准把握内河航运上升为省级战略的重大机遇,将“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列为重大战略之一。2024年,济宁港口吞吐量一举突破95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40万标箱。
审视济宁能源2024年的业绩,其营收成功跨越900亿元大关,荣膺中国物流企业50强第1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322位。
济宁能源集团坚持以物贸为引领,精心构建 “港、贸、船、产、建、融” 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借助京杭运河连通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和长江所构建的“丰”字形物流大通道,重点聚焦“煤、焦、钢、粮、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不断拓展物贸辐射范围。
发挥龙头作用,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
作为千亿级集团,贸易是营收的核心,而物流则是贸易的关键。济宁能源运营着8家内河港口,吞吐能力突破5000万吨 / 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60万标箱,拥有内河运输船舶4200余艘,形成了以济宁港区为龙头,上联“晋陕蒙”、下接长三角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南货北上的重要枢纽港。
济宁能源充分发挥梁山港的龙头引领作用,大力推进 “八港一体” 港口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集采分销、港港联动、港仓联动、港贸联动等十大创新模式,秉持 “数智赋能、物流提效”的智慧化建设理念,成功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深度整合与融通,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超过三分之一。
目前,济宁能源已与陕煤集团、山西焦煤、邯郸钢铁等40余家煤焦钢企业,以及江苏省港、江西省港、安徽省港、湖北省港、重庆港等大型港口展开战略合作。开通集装箱航线26条,运输货物品种超100种,物贸版图覆盖全国二十多个省份一百多个城市,国际物流业务也逐步拓展。
加速港口建设,构建完善内河物流生态体系
近年来,济宁能源集团加速进港铁路专用线、航道提升工程、集装箱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 “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公铁水空海”多式联运的全国交通枢纽城市。推动港航产业从分散走向协同、从“小散乱低”迈向“集约高效”的高质量转型,构建起完善的内河物流生态体系。
济宁港航地处西煤东运的咽喉要地,是连接西部煤源产地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港口物流枢纽。凭借“水运运能大,运费仅为铁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的成本优势,聚焦“港港联合、运输接力”模式,有效提升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通江达海的战略目标。
济宁能源立足港航设施的提档升级,加快港航资源整合、标准示范引领、经营模式创新和临港产业集聚。精心布局梁山港、跃进港、龙拱港、顺达港、太平港、微山港 “港口集群”,重点打造五个百亿园区。“十四五” 期间,完成港航基础设施投资近90亿元,30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工程。梁山港单日到发量均突破5万吨,成功入选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龙拱港建成全国内河首家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港口,以及全省内河第一个水路运输类海关监管场所。
产业融合发展 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在产业发展方面,济宁能源与各方共同编制《济宁港产融合发展规划》,围绕京杭运河布局 “一轴六园”,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发展态势日新月异。梁山港实现港产互动、煤钢联营,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效,连续两年营收突破150亿元。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正式投产,90米LNG动力集装箱船、67.6米电船等国内首制船型年内实现批量生产。临港智慧制造基地、华夏一号大豆深加工等产业项目陆续落地济州港,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同时,济宁能源立足京杭运河天然优势,明确 “聚集港航资源—带动物流产业—联动相关产业—推动城市转型” 的战略路径,深度布局 “五横三纵、一陆一海” 的贸易网络。以加强物流商贸合作为引领,引导交通、生态、文化、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和要素协同配置,积极构建以京杭运河为核心的 “公铁水陆空” 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建设高能级现代化城市,着力打造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鲁南经济圈排头城市”,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
依托我国 “西煤东输” 重载煤运通道 “瓦日铁路”、晋煤外运 “新兖铁路” 与京杭运河交汇于济宁的独特区位优势,济宁能源建设梁山港、龙拱港多式联运项目,具备1亿吨/年“公铁水” 多式联运货运量。推动黄河流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公铁水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实现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经济的有效对接与融合,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携手合作伙伴,激发全国统一大市场活力
济宁能源集团依托自身坚实的实体产业优势,持之以恒地完善港产城融合的产业链条。从煤炭开采的源头环节,到能源运输的中间过程,再到港口运营与物流配送的终端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旗下港口通过不断升级硬件设施,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前沿的信息技术,已然成为大宗物资高效流转的关键枢纽,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
多元布局业务,构筑强劲发展引擎
在大宗贸易领域,融汇物产业务范围广泛覆盖全国多个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树立起卓越的口碑与品牌形象。综合物流业务巧妙借助京杭大运河的独特优势,以济宁为核心枢纽,精心构建起四通八达的物流运输网络,实现 “公铁水” 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
融汇数易平台深度整合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精准的市场信息与一站式交易解决方案。该平台采用全线上化操作模式,大幅简化交易手续,同时创新性地引入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全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交易环境。
新能船业研发的新型船舶,采用先进的电力驱动技术与清洁能源动力系统,高度契合当下环保要求。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技术团队,在船舶制造过程中严格遵循国际标准,确保每一艘船舶都具备卓越的性能与过硬的质量。此外,新能船业还提供个性化的船舶定制服务,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海纳科技专注于“智能散料输送成套装备、激光增材制造及再制造、矿井绿色开采、超高压压滤装备” 等绿色能源高端装备一站式服务,凭借自身的卓越实力荣膺专精特新重点 “小巨人” 企业称号。
千亿签约赋能,擘画未来宏伟蓝图
2024年,济宁能源集团在国企改革的道路上纵深推进,持续精耕细作,全力做优做强煤电、港航、物贸和高端制造核心产业,加快构建 “12326” 产业矩阵,一心致力于打造国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样板。
展望未来,煤电产业将坚定不移地朝着绿色、高效的方向迈进,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和煤电一体化进程;港航产业将持续拓展航线网络,全力提升港口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周边港口的战略合作;物贸产业将借助融汇数易平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的全面升级,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版图;高端制造产业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专业人才。
济宁能源集团通过这一系列战略举措,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展望未来,济宁能源集团将继续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产业集团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持续为能源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进步贡献磅礴力量。(丁晓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