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是一所名气不算大的高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要说起聊大的龙舟队,那名声却是响当当的。在去年举行的第十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上,聊城大学龙舟队作为中国U24组别的代表,以九战全胜战绩包揽所有参赛项目的9枚金牌。成立22年以来,聊城大学龙舟队已经夺得各类比赛300多枚金牌。他们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1月14日,记者来到聊城大学进行采访,零下10摄氏度的操场上,此起彼伏的嘶吼声、呐喊声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放假首日就开始集训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1月14日,聊城大学放假第一天。偌大的校园因为学生返乡,显得空落落的。不一会儿,操场上传来的铿锵呐喊声,吸引来几位值班教师的驻足,此情此景倒是让这里变得热闹了起来。
半个月前,万众瞩目的“2024年博克拉国际龙舟邀请赛暨第二届中尼友谊龙舟赛”开幕,包括聊城大学龙舟队在内的8支中国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激烈角逐,聊城大学龙舟队获得500米项目亚军、200米项目季军,是参赛队伍中唯一有两个项目进入前三名的高校。
不过,聊城大学龙舟队教练吕艳丽现在一回想起来,还是感到有些遗憾。带队参赛20多年了,每次站上赛场,她和队员们的目标从来都是冠军。
2002年,当时的聊城大学领导班子决定,依托东昌湖水域,发展水上竞技项目,学校龙舟队由此诞生。次年,聊大龙舟队初露锋芒,在天津国际大学生龙舟赛上一举夺得两项桂冠,展现了学校在这项运动中的无限潜力,于是学校下定决心,寻求专职教练引领龙舟队前行。
2004年,即将从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的吕艳丽,携带着赛艇与皮划艇国家级运动员的光环及丰富的水上竞技经验,正式加入聊大龙舟队,并逐渐成长为队伍的领航者。当时,国内龙舟运动刚刚兴起,缺乏现成的经验可循,一切全靠教练团队自行探索。吕艳丽巧妙地将皮划艇的训练精髓融入龙舟队的训练计划中,逐渐构建出一套独特的训练体系。
在力量训练方面,她引入训练设备,实施卧拉、挺举杠铃、做背弓起等全方位训练;而在水下技能的锤炼上,每位桨手的训练量均达到一万至一万五千米,每个阶段的桨频与动作都经过精确设计与反复演练。
李泽宇是聊城大学研一学生,加入龙舟队五年了。作为队伍里的“老人”,他一直被师弟师妹们视作榜样。和职业队不同,聊城大学龙舟队毕竟是一支学生社团,每天在校的学业是绝不能懈怠的。于是,李泽宇中午下课后来不及吃饭就上水训练,训练完穿着湿透了的衣服去上课。有时候教练怕队员们受伤,出于保护大家的心理不让训练,但李泽宇认为,“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少练会拖大家后腿,要为对方着想。”
夏天训练晒脱皮
冬天冻得手脚麻木
和李泽宇一同加入龙舟队的,还有聊大研一学生崔顺顺。从刚加入龙舟队开始,他就一直盼望着打比赛,拿好成绩。不过,他随队参加的首场比赛,却以第六名的成绩宣告失利。
那是在2021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四川·遂宁站暨“划遍四川”(遂宁站)龙舟赛决赛举办。崔顺顺虽然记不起那次比赛的细节,但却让他懂得了什么是“不进则退”。他不服输,总想要证明自己,重新找回竞技状态。
水上3000米是聊大龙舟队的传统优势项目。刚开始划龙舟的时候,教练要求队员们划12公里。“12公里,多么遥远啊!”崔顺顺回忆着刚划龙舟时的景象,春秋还好,要是到了夏天得晒脱一层皮,冬天更不必说,握桨的手冻得生疼,泡在冰水里的脚也麻木了。可即便如此,在划完12公里后,教练还会要求再划500米间歇划。
因为经历过拿第六名的不甘,崔顺顺心里一直憋着口气。对手的实力曾经让他们步步难行,要时刻提防着对手的目光。最后500米,挑战的是人体极限,要靠思想来支撑自己,不能再有一丝丝懈怠。一鼓作气冲到终点以后,因为瞬时的放松,他常常会有耳鸣和眼前漆黑的反应。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等到了2023年,崔顺顺再次随队出征。不过这次,他们没有败兴而归,而是夺得了冠军。那并非聊大龙舟队的第一块金牌,却是崔顺顺人生里的第一块金牌,登上领奖台的刹那他有了想哭的感觉,“当时感觉情不自禁地掉泪了。”
在那之后,崔顺顺又随队参加了二三十场国内外大赛。龙舟队的训练和比赛生活,也让这个原本急躁的小伙子,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作为队伍里的老大哥,崔顺顺处在龙舟中舱的位置,贯穿着全船的力量。每当大家累得快要没劲的时候,他总是自发地呼喊:大家一起加油。
聊城大学大四学生冯琳恩加入龙舟队四年了,如今是龙舟队队长。作为一名广东人,她最早就是因为聊大龙舟队响当当的名声来到了山东。她第一次参赛是在2023年亚运会选拔赛上,当时队伍正面临着新老交替,只拿到了第七的成绩。不过在后来的中国龙舟公开赛上,聊大龙舟队以微秒之差赢下了比赛,夺得了200米项目和500米项目的冠军。
“比赛拼的是意志。”冯琳恩回忆道,“从头到尾整个人都是麻木的。一开始不知道赢了,直到上岸听教练说,才知道我们拿下了第一。当时大家就抱到了一起,非常兴奋。”
也有美术生加入
就想“超越他们”
在聊城大学,划龙舟的并非全是体育生,也有不少非科班生因为兴趣加入了进来。
每年聊大龙舟队的纳新是在军训结束后。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因为它的名气太过响亮,每年都能吸引来100多个学生报名,但最终只有二三十人能够留下来。美术学师范类专业的窦悦心,就是被留下的那一个。
刚开始,虽然感兴趣,但窦悦心一直不敢尝试报名。后来通过朋友鼓励,她这才鼓起勇气进行了尝试,“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这里的训练,早上6点就要起来训练,跑步到第10圈的时候就跑不动了,这时候师哥师姐就会为我加油鼓励。所以龙舟队的训练必须苦,但我很开心。”
如今,窦悦心已经加入龙舟队七八个月了。有时候随师哥师姐划桨的时候,实在太累了,有时也会想“要不收桨吧”,但前后的队友一直在喊“加油别停”,自己又会疯一般地和自己较劲了。15公里下来,当她准备骑电动车回学校时,手已经发抖到抬不起来了。
“我还记得手第一次磨破时,感觉好疼啊,赶快涂上消毒水,贴上创可贴。但七八个月下来,现在我再磨破了手,就不怎么当回事了。”窦悦心说,她还记得第一次上船训练的时候,身后有一艘特别快,当时她就在想“什么时候能超越他们”,就是这个念头让她坚持到了现在。
吕梓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这是她来龙舟队的第三个月。虽然有一个体育梦,但她身体瘦弱、力量小,刚开始和队员们存在很大差距,但意志力让她熬过了痛苦的训练,让她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练体能的时候,以前顶多能拉20kg,现在已经能拉40kg了。”吕梓橦透露,为了不拖大家后腿,她常常偷偷加练。也因为这份执着和过硬的训练成绩,她成为队伍里率先拿到参赛资格的大一新生。
聊城大学并没有太多独特资源,他们为什么能取得傲人的成绩?聊大龙舟队的教练和队员们用语言也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别人放假了,我们还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