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清晨,记者经过14个多小时的海上颠簸,抵达离岸130多海里的黄海。海面上,一座“钢铁岛屿”映入眼帘,在水面以下30米,一尾尾三文鱼在网箱包裹的海水中自由游弋,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深蓝2号”网箱。当天,养殖团队的工人们要开始收获三文鱼。
收鱼前,潜水队长王立宾已经穿戴好潜水装备,他和队友要在收鱼前下水,把渔网在水下布置好,把鱼聚集在一定区域,方便后续工船用吸鱼泵吸鱼。
“海平面以上温度零上3度左右,水下温度大约9度,只要天气和海况适合就要下水,平均每天都要在水下工作六七个小时,我们的工作决定着整个收鱼是否顺利,因此再难也会克服。”王立宾说。
10时许,伴随着“哒哒”的马达声,巨大的白色养殖工船驶近“深蓝2号”。它缓缓掉转船头,尾部与网箱金色边框渐渐接近。锚定完毕后,工船尾部将一根吸鱼泵递出,继而伸进网箱内部,伴随着现场负责人一声令下,吸鱼泵轰隆开启。刹那间,活蹦乱跳的三文鱼被“吸”上了工船。
记者进入甲板上的钢铁小屋,便能看到这座深海加工厂的全貌:清一色的不锈钢设备之间,白色传送带平稳运行,作业人员站在台面上,伴着三文鱼独有的清淡气味有序地忙碌着。简单加工完成后,这些三文鱼将被放置在早已放满冰块的保温箱里,准备连夜送回陆地进行精细加工、销售。
“这些刚刚收获的三文鱼平均每条三四公斤,总共收获约5000尾,品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从网箱收上来后,经过放血、降温再到装船,大约15个小时就能到达陆地,再经过精加工,这批鱼就能从深海走上消费者的餐桌。”山东财金万泽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机电负责人王昌军说。
据了解,“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总高度71.5米,直径70米,全潜状态设计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是目前我国应用海域最远、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功能性能最先进的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
“可实现放苗、投料、回收、加工等全过程自动化,并对周边海域水温、饵料等各种海洋水体资料进行全时段监控,不仅有效解决了传统海上养殖装备抗风浪性能低、人工喂养成本高、养殖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还能实现三文鱼深远海养殖的集约化和智能化。”山东财金万泽丰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班组长胡宇泽说。
新年前夕,此次‘深蓝2号’获得丰收,不仅使日照鲜活的三文鱼有了充足的产量,保障了市场供应充足,也让这个曾经靠从挪威进口的“稀罕物”,逐渐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家常菜”。据悉,日照市按照三文鱼全产业链规划有序推进,到2030年,将形成年产10万吨的三文鱼养殖产能规模,产业链集群效益超千亿元。(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