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新房,新年,新生活-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1/24 10:52:37
来源:新华社

新春走基层 | 新房,新年,新生活

字体:

  进入腊月,青岛的室外已是寒气逼人。临近春节的数九寒天里,旧村改造回迁的居民是否住得暖、住得好?记者从青岛市区出发,沿滨海公路,一路驱车来到城阳区,探访回迁群众,听他们讲述新生活。

  穿过工业区,拐过一群平房,一片现代化的新居民小区出现在眼前,那便是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后海西社区。记者跟随社区干部走进小区,见到干净整洁的大院里,有居民正在暖阳下聊天。

  一跨进18号单元楼大门,就看到小区张贴的网格服务栏,上面印有网格服务人员的相关信息。除了网格长和网格员的电话和职责以外,下方还印有片区警长、电力服务员、物业管家以及供暖、燃气和水务的电话,方便居民联系。

  很快,电梯来到15楼。敲门进屋,记者见到了60岁的矫学林和王训华老两口。

矫学林(右)和王训华在新家合影。新华社记者王凯 摄

  一说起新房子,他俩就笑得合不拢嘴。2024年7月,他们搬进了位于后海西社区的旧改回迁房,即将在这里迎来乔迁新居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走进矫学林夫妇90平方米的新房,进门的墙上挂了两幅红彤彤的吉祥福字,这是他们特意从老房子带来的念想。冬日的阳光照进客厅,窗明几净,一排绿植整齐摆放在阳台上。室外天寒地冻,但屋里却暖意十足。

  两口子的上一套房子,是1984年盖的平房。“水龙头晚上不敢拧紧,担心夜里冻上,于是就半开着。第二天一早,水龙头下经常挂着长长的冰锥。”王训华回忆道,平房里最难熬的就是冬天,但搬进新家后,小区集中供暖,白天还得稍微开点窗散散热。

  “儿子、儿媳还给添了个小孙女,40多天了。”乔迁新居、添丁进口,新房里的第一个春节让矫学林一家十分期待。

王训华在新家阳台收拾盆栽植物。新华社记者王凯 摄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城阳区共有纸房、东大洋、西宅子头等15个回迁社区交房,1.6万余户居民圆了“新居梦”。

  在城阳区河套街道西河套社区,住进新房的吴元胜、刘玉卫夫妇很开心。“以前住平房时,冬天太冷,不敢洗澡。现在住进了新房,不仅屋里热乎乎的,洗澡也是想啥时候洗就啥时候洗。”吴元胜说。

  2024年10月,吴元胜一家搬进了120平方米的新家。记者在吴元胜的新房里看到,窗户、茶几、橱柜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格外整洁;阳台窗户上还贴着“乔迁之喜”“暖居如意”等吉祥贴纸;阳台角落里,整齐摆放着印有“笑口常开”“大吉大利”等字样的食品大礼盒。

  “这些吃的是给孩子们准备的年货。这是我们在新家过的第一个春节,得好好庆祝。”刘玉卫说。

吴元胜在新家擦玻璃。新华社记者王凯 摄

  旧改回迁,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还给很多居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和参加文化活动的机会。

  30岁的柳欣家住城阳区红岛街道宁家社区。2022年底,她成为宁家社区物业公司的一名客服主管,负责服务社区居民,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

  柳欣的母亲韩美玲是宁家社区老年大学的一名“任课老师”,乐观的她平时就喜欢唱歌跳舞,如今在老年大学带着一帮“老伙伴们”唱唱跳跳,还和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未来我还想学萨克斯,和大家一起学新舞蹈,学更多有趣的东西。”韩美玲说。

  旧村改造、安置房建设是重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一砖一瓦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城阳区住建局副局长杜秀东说,自2022年实施城市更新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以来,城阳区累计回迁社区42个,3.1万户、10万居民喜迁新居。(记者王凯、吴书光)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