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养殖园区里的振兴图景-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1/26 17:38:54
来源:新华社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养殖园区里的振兴图景

字体:

  新华社济南1月25日电(记者高天)早上7点半,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的员工孙炳辉就已来到公司肉牛养殖园区。这两天,他和几名同事总是提早到养殖场查看情况。“年关将至,市场对肉牛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订单量几乎翻了一番。”孙炳辉说。

  与传统养殖场不同,孙炳辉所在的是一家融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养殖园区。公司董事长杨振刚介绍:“牛身上的电子耳标和智能项圈能精准识别身份、体征,自动称重设备可以随时收集肉牛生长数据。基于数据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肉牛养殖各阶段的饲养策略,实现精细化管理。”

  这家充满科技感的养殖园区是当地肉牛产业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以一个个养殖园区为依托,这个地处鲁西北的小县城逐渐成为全国肉牛产业发展高地。如今,阳信县有136个规模以上养殖场,肉牛年出栏28万头,年屠宰能力120万头。

这是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园区。新华社记者 高天 摄

  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养殖园区既关系着地方的产业发展,也承载着群众的增收致富。为此,当地深挖优势资源,推动养殖园区升级改造,越来越多养殖户因此受益。

  “我养羊20多年,这么新奇的养殖方式还是头一次见。”在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光富产业融合示范园,养殖户刘爱国指着羊棚上的光伏板说。

  利国乡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盐碱滩涂众多,光照资源丰富。这两年,当地立足发展所需,探索“上光下养、光畜互补”发展模式。

  “上面发电,下面养羊,两不耽误,还能赚两份钱。”刘爱国算了一笔账,他去年养了360头羊,除了养殖收入,村集体还会根据光伏发电的收益进行分红,每年比家养和散养多赚三四万元。

  “在增收之余,还能减轻养殖户负担。”利国乡党委委员程志勇说,沾化区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每年定期派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小羊长得快,成活率也高;国网滨州市沾化区供电公司也会派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及时进行管护、清理和日常监测,排除设备隐患,充分保障光伏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护航养殖户增收。

这是沾化区利国乡光富产业融合示范园内的场景。新华社记者 高天 摄

  当“养殖”遇上“光伏”后,既能实现空间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得到盘活,又输出了清洁能源。

  走进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侯家镇小洛村,近300亩的鱼塘之上,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前两天,养殖户崔国通刚卖出了过年前的最后一批大鲮鲆鱼。

  “光伏板形成了天然的遮阳棚,能减少水分蒸发,抑制藻类繁殖,从而改善水质。”崔国通说,2024年,他的12亩养殖池加装了光伏设备后,增氧控温成本下降近7成,鱼类增产近2成,加上光伏发电补贴,每亩平均收益有1.6万元,是传统水产养殖收益的2倍。

  立竿见影的收益吸引了更多养殖户加入,也让当地悄然发生着“绿色变革”。小洛村党支部书记王炳艳说,据统计测算,这处“渔光互补”项目年均发电量718万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2152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137吨。

  目前,依托水产养殖优势,文登区建设了16个“渔光互补”项目,综合利用养殖户鱼池、虾池及盐碱地滩涂超过2000亩。为此,当地政府及供电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巡检光伏电站,排除设备隐患,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可靠运行,服务一批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实施,全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