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非遗过大年  热闹贺新春-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2/01 16:48:54
来源:临清市委宣传部

山东临清:非遗过大年  热闹贺新春

字体:

  1月31日大年初三,在山东临清东宛园景区,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一场精彩的龙灯表演引得游人驻足观看,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感受非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只见两条色彩艳丽的巨龙在舞龙人的带领下,追寻着用五谷研制的烟火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如入海破浪,蜿蜒腾挪……临清龙灯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是临清民风民俗的典型代表。

  2025年春节期间,临清市举办“冬游临清”贺年会,以“‘猫’在临清过大年”为口号,在宛园、东宛园、国棉1960、钞关景区、宝塔景区、鳌头矶、古城区等标志性景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围绕“年味大集”“特色庙会”“运河大集”“璀璨花灯”“特色美食”“主题演出”“沉浸演艺”“特色游乐”等关键词,融入临清民俗非遗展演、沉浸演艺等主题内容,打造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娱乐的文旅盛宴,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个充满年味、精彩纷呈的春节假期。

  “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景区每天推出各种精彩演艺400余场,主题花灯200余组。激情舞龙、狮子踩青、渔跷会、变脸、鼓乐幻城、娇影拂月等多种非遗民俗节目轮番上演,好戏连台。非遗与古城交相辉映,再现临清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游客们领略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古城魅力。”东宛园景区负责人许志伟介绍。

  当天,位于国棉1960·文化创意园的年货大集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临清贡砖、面塑、刻瓷、剪纸、糖画等非遗文创产品独特精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由家喜铺传统糕点、济美酱园“甜酱瓜”、进京腐乳、康庄空心挂面、刘垓子白仁等非遗传统技艺产品香气四溢,引得游客纷纷倾囊购买。除了年货大集,龙灯、架鼓、钢叉、冯圈竹马、廖庄花鼓、田庄吹腔等各镇街特色非遗演艺也在园区轮番上演。

  “春节期间,我来到临清,被当地多彩的非遗民俗深深震撼。临清龙灯面目栩栩如生,舞姿蜿蜒灵动;临清架鼓鼓声铿锵,不绝于耳;临清时调悠扬婉转,韵味悠长……每一种非遗都充分展现了临清的地域风貌,同时传递着世代临清人民的智慧结晶与对生活的无尽热爱,更让我感受到临清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运河人家的淳朴风情。” 家住聊城的广西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研究方向研究生郭晓纯深有感触地说。

  探寻胡同文化,体验年味民俗。2月1日大年初四,全国各地的游客早早聚集到鳌头矶景区,参加胡同游“贺新春”活动,感受穿越数百年的市井烟火。

  “我们今天的参观路线是从鳌头矶出发,经吉士口、考棚街、大寺街……带朋友们体验胡同里竹器加工、礼服呢布鞋等非遗项目。”胡同游发起人刘英顺拿着喇叭走在前,向游客们讲解体现不同特色的胡同文化。有关老胡同、老物件的临清故事在刘英顺口中娓娓道来,昔日“繁华压两京”的临清如一幅画卷在游客们的眼前徐徐展开,引得游客们赞叹不已。

  临清是中国运河名城·千年古县,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街区特色鲜明,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较好,为京杭大运河唯一具有元代、明代运河的城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拥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27处。其中,运河钞关、鳌头矶、舍利宝塔、京杭大运河临清段等12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通河临清段、运河钞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本届贺年会深度融合运河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让观众在品味佳肴的同时,也能“沉浸式”体验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为了保障春节期间游人出行,解决停车难问题,临清发布了《公交路线信息表》《公共停车场一览表》等,公交车延时通往相关旅游景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免费停车场800余个。同时,公布《“春节不打烊”经营单位名单》,满足来临游客食宿需求。(程源 倪群力)

【纠错】 【责任编辑:张晓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