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走进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食用菌大棚基地,一朵朵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长势喜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错落有致地盛开在菌垄上,散发着菌子独特的芳香。据了解,这批羊肚菌近期正准备抢鲜上市。
“现在种植技术比较成熟,羊肚菌不仅品相好,而且产量高,一亩羊肚菌的产量达到400公斤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亩产值在2万到3万元之间,预计全部采收完成后,产值可以达到5余万元。”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一边采摘一边笑呵呵地说。
羊肚菌被誉为“菌中之王”,属于低温型菌类,采取“冬种春收”栽培模式,生长旺盛、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农作物,和传统的种植业相比,是典型的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项目。
“每到羊肚菌采摘季,天天都能收到来自江苏、青岛等周边各地的40多个鲜品订单,不仅如此,精深加工后的羊肚菌销售也有很大的市场。”食用菌大棚负责人刘培彬看着一个个大棚,满脸笑意地说。
村里有了产业,在种植、采摘、包装和运输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特别是一些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了就业机会。据了解,对于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大家感到十分满意。“我们是采一天休息一天,采摘的时候还能学习到种植技术,没有采摘就帮着家里做点农活,既照顾了家里又赚了钱。”如今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和收入,55岁的村民张玉菊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随着食用菌产业在红泥崖村落地生根,该基地探索出一条“村集体+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村级产业,依托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聘请相关技术人员为农户讲解种植知识,积极培育本地人才。高标准建设食用菌出菇基地,内设48个智能化菌菇生产大棚,投资140万元将原14个冷棚改造升级为智能化菌菇大棚,上新智能设备,全部投产后年产值约80万元,可增加就业岗位100人,建设改造完成后将提高108万斤产量,能够实现赤松茸、黄金耳等多层级食用菌反季节轮作种植。
通过食用菌种植,群众餐桌上多了一道山野珍馐,还充分享受到了良好生态带来的红利,蘑菇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香饽饽”。红泥崖村以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使蘑菇变成助农致富新产业,种出村集体经济好“钱”途,开辟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红泥崖村致富的同时,积极带动其他村共同富裕。通过跨村联建,与周边村庄成立联村党总支,探索合作联社发展模式,吸引周边4个村庄入股合作联社。帮助蒲家洼村发展支部领办合作社,协调建成蒲家洼支部领办合作社产品体验店,销售农副产品1万多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为根基。近年来,五莲县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谋划布局,按照“政策引导、规模发展、项目支持、主体带动”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将绿色产业发展与助农增收结合起来,助力适宜村庄大力发展食用菌菇产业,用产业带动农村增收、农民致富。(季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