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今年底将累计建成1.5亿平方米绿色建筑-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2/06 09:32:15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今年底将累计建成1.5亿平方米绿色建筑

字体: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城乡更新与绿色转型,创造宜居环境。

  《实施意见》对阶段性的主要目标进行明确: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品质更加精致,建筑能效水平和绿色建造方式显著提升,城乡品质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绿色治理模式更加完善,综合治理能力明显增强。2030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显著增强,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营造更多高品质绿色发展空间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是当务之急。《实施意见》提到,推进青岛都市圈绿色发展布局。加快都市圈城际、市域(城郊)铁路建设,推动轨道交通、城市公交有机衔接,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圈。优化都市圈中心地区、中间地区、外围地区产业布局,构建梯次配套的产业圈。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以及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鼓励新建城区和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参照青岛市绿色生态城区(镇)建设的有关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到2025年年底,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城区不低于5个,零碳试验区不低于1个。

  此外还要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房能效水平。加快既有农房节能保暖改造,实现农房整体能效提升。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在沿海一线,打造传统村落保护和文旅综合开发乡村旅游经济带。到2025年年底,实施农房节能改造5.6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

  “绿色建造”让城市焕新更出彩

  建筑行业是碳排放重点领域之一,因而未来城区(镇)应全面提升绿色建筑综合发展水平,推进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认定、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进近零能耗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发展、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加强绿色建材应用、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推广。

  《实施意见》提到,持续推广绿色建筑,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重点区域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域集中连片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到2025年年底,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5亿平方米。此外,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逐步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到2025年年底,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20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6300万平方米以上。

  在推广新型建造方式方面,将健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理服务体系,鼓励政府投资工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以及公共建筑中的公共区域部分采用装配式装修。推广菜单式装配式装修模式,应用模块化、整体式卫生间、厨房,以及装配式隔墙和墙面等集成化部品部件。到2025年年底,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以上,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4700万平方米。

  让绿色成为美好生活的“底色”

  绿色生态,不仅是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诠释。

  《实施意见》明确,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重点推进污水、雨水、燃气、热力等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补齐地下基础设施短板。继续完善全市污水处理长效机制,确保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消除“长制久清”。继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保护青岛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传承延续“山、海、城、岛”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及“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弘扬青岛开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特色,发挥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文化交流作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年底,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体系基本形成,历史文化名城格局风貌基本形成,历史文化活态传承基本实现。此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施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交通枢纽综合开发,建设“慢行友好城市”。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