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气象台2月6日10时20分发布大风黄色、低温黄色预警信号,6日傍晚开始,济南气温快速下降,过程降温幅度6℃~8℃。市气象台2月7日6时继续发布大风黄色、低温黄色预警信号,7日济南最低气温-12℃左右。为了让流浪及临时遇困人员在严寒天气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服务,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用“温情”抵御严寒,让“暖流”跑赢寒流。
2月7日清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中区大队女子中队队员在经十纬一路口维护交通秩序,确保市民出行安全。(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崔健 通讯员:解旺 摄)
7日一大早,3个应急救助小组携带着满满的救助物资走上街头,结合前期摸排形成的重点巡查人员台账,对流浪及临时遇困人员集中活动和露宿区域进行重点排查。
“对于巡查发现的流浪人员,我们会尽力劝导其到救助中心暂住,保障他们安全度过此次寒潮天气;对于劝说未果的,我们会为其提供棉被、食物等救助物资及求助方式并重点跟踪;地址清楚的受助人员,我们则会第一时间安排其返乡。”第一应急救助小组组长、业务副站长朱阁明说。
2月7日,济南花园东路与轻风路交叉口盛福大集的商户纷纷给蔬菜水果盖上棉被保温。(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刚永超 摄)
同时,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中心站引领作用,利用市级中心站数据信息来源集中、汇总便捷、筛选精准的优势,搭建协同救助平台,实现业务信息共享。一经发现疑似受助对象,通过中心站救助平台统一调度并联系就近“泉城避风港”,充分发挥其点位多、分布广、更灵活的下沉优势,形成发现一例、报告一例、处置一例的救助一体化格局。
据业务科科长丁浩介绍,收到此次预警信号后,中心第一时间在“泉城避风港”微信群内发布了相关信息,号召各“避风港”做好物资准备,人员在岗在位,确保辖区内发现的流浪及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2月7日,在莱芜区红石公园T形舞台,莱芜梆子演员在寒风中演出,传递着戏曲文化的炽热力量。
7日11时30分左右,在一处“泉城避风港”内,工作人员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受助人员陈某来自德州,因务工不着来站求助,他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感叹,这里的工作人员就像家人一样。
近年来,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确保受助对象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同时,立足新形势下受助人员的多元诉求与发展需要,中心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与多家社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成立了由社会工作者、法律顾问、专业护理、应急救援等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为有需要的受助人员提供精细化、差异化的救助服务,满足不同受助群体的多层次需求。
下一步,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加大巡查频次、扩大巡查范围,做好对街面露宿人员的风险预警提示和动态监测,做到求助线索快回应、快处置,为受助人员提供温暖、贴心的照料服务,确保受助人员能够安全过冬、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