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如何叫好又叫座?-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2/10 16:39:00
来源:济南日报

“网约护士”如何叫好又叫座?

字体:

  

价位几十元到上百元的“网约护士”,为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近年来,随着上门护理的普及,“网约护士”渐入大众视野。通过手机预约专业护士上门,行动不便的患者不用来回奔波,足不出户就能接受打针、抽血、换尿管、换胃管等诊疗服务。2月7日下午4点,记者跟随某预约平台的护士臧晓芳,前往一位患者家中,亲身体验“网约护士”的上门服务。

  现状

  “上门费”几十元到上百元

  下午4点12分,臧晓芳背着专业的护理包,准时来到患者家中。她先仔细核对患者信息,随后熟练地戴上口罩、手套,开始护理前的准备工作。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老人近期身体状况后,臧晓芳有条不紊地展开护理服务。

  她一边更换导尿管,一边向家属讲解如何保持尿道口清洁、如何观察尿液颜色和性状等。约30分钟后,整个护理过程结束。

  “以前带老人去医院换导尿管,得提前请假,在医院还要排队等候,折腾一天才能完成。”患者子女对“网约护士”的护理服务很认可。

  返程途中,臧晓芳告诉记者,“网约护士”是互联网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的体现。出院患者、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足不出户接受上门护理服务。

  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所在预约平台的服务内容,涵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等多个领域。常见的服务项目包括伤口换药、拆线、导尿管更换、胃管更换、静脉采血、肌肉注射、康复训练指导、新生儿护理、产后护理等。

  当记者询问价位时,臧晓芳举例说明了几类高销量订单的价位,如:上门采血89元、上门打针(1次/1人/3针)139元、腹透管护理269元、伤口拆线299元、孕妇产检陪诊399元、压疮换药(不超过8处)479元、输液港(PORT)维护(含耗材)569元等。

  记者通过臧晓芳的订单数据看到,像这样的上门订单,每次她能赚取几十元的服务费。

  探讨

  上门服务,为啥“叫好不叫座”?

  记者走访得知,多数家庭对“网约护士”服务模式并不熟悉。“没预约过”“听过网约车没听过网约护士”等观点较多;部分预约过“网约护士”的患者和家属表达观点“有点贵”“非常便捷但担心专业度,可用来应急使用”;在记者采访的5位护士中,有两位平台医护人员、3位医院在职护士,她们普遍认为“前景可期但用的人少、参与的护士也少”。

  什么原因使得“网约护士”服务“叫好不叫座”?

  臧晓芳作为一家公立医院的护士,在承接“网约护士”上门服务时,首先想到的是风险管控问题。“我们到患者家中,为了节省成本多数是自己上门,护士以女性居多。”她的观点是,为了打消从业者顾虑,网约平台往往会要求患者下单时上传处方、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明文件,“平台也为我们配备了全程录音、一键报警等设备。”她又补充说,但“网约护士”的上门服务风险因素中还掺杂了一项“医患风险”,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不好说。

  和臧晓芳不同,同为“网约护士”的王荏苒(化名)则更看重收益。“我很久没上门服务了,原因是精力不够、挣得少。”她认为,本职的护士工作,如抽血、用药、抢救、换药、应对突发事件和业务学习已占据大部分工作时长。“有些平台抽成太多,护士又赚不到可观收益。”

  在记者针对从业者发放的调查问卷中,“网约护士”对价格和支付机制提出更高期待。目前,各大平台单次服务价格从几十元至600多元不等。除去平台运维费用、保险费等,约60%—70%的费用是“网约护士”的个人收入。

  在探讨“网约护士”收益的同时,患者的在线付费是否合理也引发关注。

  接受一次上门服务,患者需支付服务费、耗材费和里程费等,总费用是在公立医院就诊的数倍。比如上百元的上呼吸道感染注射治疗的上门服务内容,与在公立医院现场就诊时几十元的费用有差距。在咨询护理工作人员和各大平台客服有关“能否刷医保”等问题时,均回复“暂不支持”。同时记者也网查发现,绝大多数城市的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并未纳入医保。

  除此以外,患者也提出了“网约护士”在平台上的准入门槛。比如,是否具备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如何壮大人力资源相对短缺的“网约护士”队伍、怎样满足市场需求等等。

  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破局之道”

  “网约护士”在提升就医便利性、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有目共睹,但知晓度、安全隐患、资质审查、价位、从业者参与意愿等情况同样不容忽视。

  “怎样让‘网约护士’被大众所熟知,还需进一步宣传和推动。”某健康医护平台运营官张远航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的广告内容有着严格规定,若违反,情节严重的可被吊销执业许可证。平台方因此对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心存顾虑。

  他补充,这几年,很多市场化平台也

  在加大技术投入,创新服务模式,“比如,我们引进了物联网技术,针对一些会员制用户,将智能护理设备与其健康数据实时连接,‘网约护士’能远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护士通过手机或电脑端即可随时查看患者的健康数据,一旦发现异常,能及时与患者或家属取得联系,给予专业指导和建议。”

  不少患者家属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和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医保报销比例和额度,从本质上提高“网约护士”可及性。

  不少从业者的观点则是,出具“行规”,从源头杜绝鱼龙混杂。明确“网约护士”资质审核、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为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指导,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