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团圆佳节,青岛市市南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大家品尝花式汤圆、制作精美花灯,参加民俗活动,沉浸在一片欢乐、和谐的节日气氛里。
花式元宵吃出舌尖上的团圆
正月十四上午,位于老城区的大老李汤圆排起二十多米长的队伍,风大天冷也挡不住大家的购买热情。店主李永祥告诉笔者,已经连续好几天晚上延迟闭店,“往年有经验的顾客都会提前预订,现场来购买的,我们也想让大家能尽兴而归。”
这家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店铺不仅深受本地老青岛人喜爱,更以花式的口味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出圈。在价格明细表上,除了最基础的黑芝麻、花生,还有山楂、枣泥、花生椰子以及草莓、巧克力等创意馅料。一位市民专程从西海岸赶来购买山楂汤圆:“去年吃过就很喜欢,汤圆外皮松软,而且有点山楂的酸甜口味吃起来不软黏,特别清口。”
社区趣味文化活动迎佳节
除了选购汤圆,在珠海路街道海口路社区,左邻右舍近40位居民通过亲手制作汤圆增添节日仪式感,并将这份甜蜜送给了辖区环卫工人和高龄独居老人。
现场,民政服务站的社工边操作边详细讲解了用料比例和包汤圆的小窍门。有丰富制作经验的社区居民也自告奋勇地展示如何揉、团、按,将面团变成软糯糯的饼皮,再带动大家将调制好的馅料放在里面包裹起来,揉搓至光滑……“圆滚滚的汤圆放在一起,单是看着就让人高兴,比自己在家做有意思多啦!”居民杜涵诺说道。
走进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党群活动室,一排灯谜已经挂好,社区的小朋友们正围着欢喜地讨论着。紧接着,便进入了手工制作灯笼的环节。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从部件的拼接技巧到装饰的创意构思,一步步完成了灯笼的制作。社区工作人员吴婷说,“今年是蛇年,我们特别做了蛇形的花灯,既寓意着蛇年大吉,也希望给孩子们多普及生肖和非遗类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俗特色走进老街里
走进夜晚中山路,高高的红灯笼挂起,与街里的灯火辉映。元宵节作为春节期间最后一个节日,不少居民前来老街里“赶个热闹”。
黄岛路上,沉浸式舞剧《年味儿》正在演出;本地非遗手艺人的摊位沿着石子路一字排开, 形成“非遗手艺街”。剪纸、油纸伞、香道、春联,年味十足,路过便忍不住亲手体验一番。
走街串巷过程中,还有非遗鱼灯巡游和舞龙舞狮表演,以耐冬、百合、海棠等为主题的“花神仙子”们也身着华裳,踏着轻盈步伐,在街区中翩然巡游,吸引了不少现场的居民驻足。
劈柴院里,举办了长桌火锅宴,老街坊老邻居归来,烟火味浓郁,还有多重演艺活动精彩亮相,杂技、古彩戏法、卖货郎等,配合古朴的街区环境,让游人的旅程津津有味。(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