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千人扭秧歌 非遗庆元宵-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2/13 10:24:53
来源:胶州市委宣传部

山东胶州:千人扭秧歌 非遗庆元宵

字体:

  “秧歌扭起来喽!”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和悠扬的唢呐,棒槌腾跃、鼓子翻腾,胶州市市民广场变成了喜庆热烈的欢乐海洋。

  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上午,2025年胶州市新春秧歌会举行,来自全市各镇街的60支秧歌表演队伍、1100余名演职人员轮番登场,为全市观众奉献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据悉,2025年胶州市新春秧歌会以各镇、街和村庄社区及胶州市民广场、秧歌城广场为活动阵地,采用主会场展演和基层展演相结合的形式,组织秧歌队伍和民俗表演队伍展演,营造“全城欢动,全民共享”的节日氛围。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相传起源于清朝民间卖唱形式,后加以改进定型,以“男刚女柔、螺旋摆动、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独特艺术魅力而著称。2006年,胶州秧歌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胶州市被评为“中国秧歌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胶州,秧歌已经成为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广场舞、婚庆仪式、开业典礼,到处都有秧歌的身影,人人都能在秧歌里寻找快乐和幸福。”胶州市文化馆馆长范立恩表示。

  村村都有秧歌队,人人都爱扭秧歌。如今的胶州已逐步构建起“中国秧歌城—胶州秧歌城—秧歌广场—秧歌展馆—传习场地”的秧歌传承设施体系,实现秧歌社团和秧歌表演队伍在全市800余个村庄全覆盖,秧歌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魅力的主阵地。

  秧歌的“火热”源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秧歌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含义,比如‘翠花’的扭腰动作,象征着丰收的喜悦;‘鼓子’的跳跃动作,则表现了男性的力量与活力。”在展演区旁侧的秧歌互动体验区,胶州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吴英民开展现场教学,带领人们切身体验胶州秧歌的魅力。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都会扭秧歌。”范立恩说。近年来,胶州市大力推行“秧歌进校园”等育人工程,胶州秧歌不仅吸引了一批年轻秧歌演员,更成为胶州十多万名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全民“热”舞,成为胶州秧歌的真实写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胶州秧歌的保护与传承力度,进一步推动文化‘两创’,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孙展说。(王明敏)(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