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空地、一群街坊、一种走进群众的方式、一些贴近群众的内容……近年来,“百姓身边的消防课堂”越发深入人心,以群众的生产生活为“道具”布景,切实把“课堂”变得生动化、形象化,让消防知识宣讲接地气更聚人气。
上午九点,家住山东菏泽市巨野县榆园村的老吴穿戴整齐,走出了家门——他正要去“听讲”。老吴脚步轻快,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社区广场,这就是“讲课”的场所了。
“家用电器要安全,用完之后断电源。电褥子、保温暖,折叠使用有危险…”活动现场,一场热闹非凡的秧歌舞正在上演。大妈们身着鲜艳的服饰,手持彩绸和扇子,一边喊着“顺口溜”,一边迈着欢快的步伐。
结合地域特色,将火灾预防、火场逃生等消防知识编成顺口溜,巧妙融入到秧歌表演中。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词,再配上浓郁淳朴的乡音,让群众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就能学到有用的消防知识,这个开场节目瞬间将课堂“氛围感”拉满。
“以前觉得消防知识很枯燥,没想到秧歌舞表演还能跟消防安全紧密结合,感觉很有意思。”观看演出的老吴感慨道,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成功激发了自己对消防知识的关注和学习热情。
除了结合传统民俗,“百姓身边的消防课堂”还设置了沉浸式教学场景、知识竞赛等环节,让大家在互动交流的同时就能学到有用的常识,引导群众从消防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危险性,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快、热、毒、炸...”在单县“黄河大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体验课堂,瞬间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
活动现场,宣传人员采取现场讲解模拟、火灾案例播放等形式,向大家讲述了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以及“飞线”充电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引发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并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切实让群众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佩戴防烟面罩时一定要拉紧保护绳,这样才能有效隔绝有害气体进入……”期间,宣传人员还手把手指导群众正确使用灭火器、防烟面罩等消防产品,让群众亲身体验消防技能。
“以往都是网上看些视频,生活中并没有摸过灭火器,视频和现实操作对不上。现在经过消防员手把手教导,灭火器也会用了。”附近居民王阿姨表示,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在面对危险时自己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应对。
此外,活动现场还为大家讲解了防盗窗对疏散逃生的阻碍作用。“要及时拆除、整改全封闭式的防盗窗。”宣传员赵莹介绍道,在火场中,如果火势和浓烟阻断了疏散通道,外窗、阳台往往成为仅有的逃生通道,外窗设置了防盗窗,就会阻碍人员及时逃生,同时也会增加消防救援人员的救援难度。
社区广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商场市场……老百姓在哪里,消防知识就传递到哪里。近年来,山东菏泽市消防救援支队聚焦全民消防素养提升,精心打造“百姓身边的消防课堂”,壮大基层宣讲队伍,让消防科普更加生动鲜活。据统计,2024年初以来,“百姓身边的消防课堂”活动已开展130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