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糖果盘、婚礼上甜蜜的伴手礼、情人节的巧克力、一年之中,总有些节点会有甜蜜陪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糖果和巧克力的身影已逐渐在团圆的场景中变得模糊。自2013年起,糖果的节日消费占比逐渐从50%下降至2023年的30%,糖巧市场呈现萎靡现象,内卷加剧。
糖果带来的仪式感
被伴手礼分走一杯羹
春节期间,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大型商超和零食批发市场,有不少消费者在场挑选心仪口味的糖果。经销商介绍,春节期间的销售业绩,经常能占到糖果品牌全年业绩的四成以上。“目前销量还不错,酥糖、软糖,还有巧克力比较受大家的欢迎,还有小包装的蛋卷零食,也比较受孩子们喜欢,老人更喜欢传统的虾酥、花生糖、椰子糖等产品。”
在超市选购糖果的杨女士表示:“平时家里不会买糖果,只有过年的时候会买一些。一是招待亲朋,二是摆供的时候好看,尤其金色和红色包装的糖果,看起来很喜庆。”
带孩子前来购物的张先生则表示,自己本身不喜欢吃糖,对孩子吃糖果和零食管得也比较严,春节期间也就是象征性地买一些,感觉不买就缺点儿过年的气氛。
《中国青年报》之前曾有一则关于吃糖变迁的报道,里面写到“许多家庭在10年前过年要囤10多斤糖,现在却连买1斤都嫌多。”据统计,中国糖果市场规模在2017年达到900亿元顶峰后就开始一路下滑,2023年已降至850亿元,相当于降至7年前的水平。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糖果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糖果总产量呈现出震荡下行的发展态势,到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糖果总产量为280万吨,已同比下降8%。
糖果之所以出现销售大面积下滑,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变化息息相关。
当大家热衷于去餐厅吃年夜饭的时候,在家招待亲朋时糖果的需求就大大降低了,当结婚的新人追求别出心裁的婚礼、让宾客感受到新人的用心时,糖果的分量就被其他伴手礼挤掉了一块利润空间。
同时,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大家普遍对高糖高油食品的需求在减弱。糖果带来的仪式感和社交功能,已经逐步被其他食品和礼盒所代替。
配角“掀桌子”
坚果渐成年货“扛把子”
从传统的五香瓜子、鱼皮花生,到现在备受追捧的夏威夷果、巴旦木、碧根果,在之前一直被当作配角的坚果,却打败了糖巧零食,逐渐成为春节期间年货的“扛把子”。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春礼盒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显示,坚果产品位居2024年中国新春礼盒消费者计划购买类型第一名,占比高达46.3%。仅在12月28日一天时间里,三只松鼠就在平台渠道实现总销售额1.35亿元。
春节期间,记者在济南一大型超市看到,各种品牌的坚果礼盒堆得满满当当,价格基本在69元/箱-179元/箱之间。促销员介绍,春节期间坚果礼盒的销量很不错,平均一天能卖50箱左右,“价格比较适中,相比啤酒饮料以及糕点来说,坚果老少皆宜,大家都能吃,所以买来送礼的人还是比较多”。
社交媒体晒图显示,很多公司的过节福利,其中也有坚果礼盒的存在。在人均有限的范围之内选择适合大多数人的过节福利,包装精致、老少皆宜、经久耐放的坚果礼盒无疑成为很多公司HR的首选。
京东超市《年货中国系列报告——30万精华帖里的年货选购数据指南报告》分析显示,在用户选择的年货特点上,好吃和健康成为关注重点,占比高达82%。年货品类上,坚果呼声最高,达到25%。
糖巧企业“刮骨疗毒”
开启减糖转型道路
在崇尚健康、低糖、无糖、0添加等观念的流行之下,糖巧行业近年来刮起了减糖和零糖的风潮。
稳坐春节糖果市场份额第一的徐福记,在2021年推出了减糖30%沙琪玛、坚果棒沙琪玛、叶黄素果冻等新品零食。畅销多年的徐福记凤梨酥和草莓酥也出现了减糖26%版本。
在散装糖果中,颇受大家喜欢的金币形状巧克力和金元宝形状巧克力,除常规牛奶巧克力外,也出现了0蔗糖的黑巧克力版本。而不少糖巧企业开始使用木糖醇、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代糖成分代替蔗糖生产的产品。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休闲食品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王海宁曾表示:“糖果在婚庆和节假日及家庭重要喜庆的场景下,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消费者对健康需求和减糖需求的增加下,中国糖果也面临变化。未来糖果将围绕有趣、好吃、健康、控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