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建城市绿道30公里,建设口袋公园50个,实现“千里绿道”“千园之城”目标;浮山全民健身中心5月底前向市民开放;举办第三届城市公园节,开展“公园+”活动150场次以上……2月18日,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回顾总结了2024年全市园林和林业工作成效,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建设“青小园”口袋公园50处
2025年,市园林和林业系统将锚定公园、绿道“互联、互通、互动”、绿化植物“好看、好活、好养”、园林和林业设施“低成本、低维护、低碳”的目标,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由攻坚向常态化推进转变。提升公园综合服务功能,在全市公园配建各类球场30处、儿童游乐设施20处、体育健身器材100套、停车位800个。加快构建城市绿道网络体系,加强滨海绿道与周边绿道连接,贯通串联城区绿道,试点建设生态型森林步道,完成绿道建设30公里。提升“青小园”品牌效益,全面实现“青小园”地图导航。充分挖掘城区边角地块、拆违地块建设口袋公园,推广口袋公园配建公厕、家长等候区模式,建设“青小园”口袋公园50处,重点完成我市老城区20处市级示范口袋公园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太平山浮山“好上加好”
全面完成太平山中央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引入电瓶车、儿童研学等多种经营业态,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公园活力。持续推进太平山中央公园园区品质提升,做好太平山中央公园智慧园区系统的信息录入工作,完善园区设备设施、古树名木、建筑、灯杆、摄像头等的数字化管理,开展公园精细化养护标准的起草等工作。
完成浮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浮山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及周边环境改造,浮山绿道连接线建设,5月底前向市民开放。持续推进盆景园、青大一路地下停车场(二期)、青大三路出入口、荒草庵修缮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青少年园艺康养主题园、银海驾校建筑拆除地块等建设整治,抓好徐家东山品质提升工作督导,推进浮山主山体与银川西路以北区域的协同发展。
组织义务植树活动200次以上
2025年,青岛将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组织好社会各界义务植树,全年组织各类义务植树活动200次以上,引导市民参与线上线下活动不少于900万人次,促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公园城市。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新路径,将义务植树与生态教育、自然保护、志愿服务等融合创新,鼓励探索向尽责人提供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等门票减免,在参与生态教育、自然体验、森林康养等活动方面提供优先优惠服务,不断提升参加义务植树的体验感、获得感和荣誉感。
推进6个“公园小镇”建设
青岛2025年将推广“公园小镇”和邻里“微花园”建设。试点推进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城阳区惜福镇街道、西海岸新区藏马镇等6个“公园小镇”建设,依托山区良好的生态基底,通过公园、绿道、农田、水域有效贯通,形成生态良好、生产集约、生活舒适的公园镇街环境。利用老城居住区小块闲置地、村庄小空地,根据城乡居民意愿建设100处邻里“微花园”。
青岛2025年将筹划举办第三届城市公园节,开展“公园+”活动150场次以上,擦亮公园服务为民品牌,引入公园绿色新业态,丰富经营业态,培育公园经济。进一步拓展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空间,创优办好樱花会、金秋菊展、太平山山会、夏季灯会等活动。
完成市内三区建成区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和挂牌工作,出台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管理相关规定,明确古树名木后备资源保护措施。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复壮濒危古树40株,建设古树公园2处,传承绿色文化遗产。
提升执法监督水平
青岛将加强林地、湿地和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严格林地、湿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采伐限额管理、公益林采一补二等规定,严格林地审批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严防资源非法流失。把森林火灾隐患排查作为市区林长巡林重点,加强防火期和重要时间管控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推进青岛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加强防火巡护,继续应用无人机、直升机在防火期内对重点林区开展巡查巡护。持续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并组织风险评估。加强火源管控,做好卡口管理,通过设置“防火码”实现人员进出动态备案。开展松线虫病防控攻坚。加大枯死树清理力度,开展飞机防治传播媒介工作,全面完成松材线虫病五年防控攻坚行动,年内再拔除5个疫点,实现疫情面积和死树数量“双下降”。完成松材线虫病日常监测和秋季普查工作。加强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