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耕生产陆续展开,在聊城市茌平区温陈街道的一片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田里,农民正在进行小麦镇压及精准滴灌铺设作业,一派科技助力春耕的农忙景象。
随着春管春耕陆续展开,助力稳面积、提单产的新技术、新模式处处可见,田畴沃野尽显科技范儿。“我这200多亩地全部使用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打破了小麦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不但可以精准控制水肥用量和灌溉频率,还能解决小麦生育期干旱缺水、中后期追肥难的问题,实现节水25%、节肥15%、增产15%以上。”茌平区温陈街道种粮大户刘美龙说。
据了解,该示范田土壤属于沿黄沙性土壤,存在土壤结构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弱、微生物活性差等问题,传统的大水漫灌难以保障水肥充分供应,从而限制了小麦单产提升。“我们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省玉米产业体系,针对沙质土壤特性,进一步优化团队研发的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按需精量供给。通过精确调控微环境,优化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肥浪费。”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姜雯教授说。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粮食增产的效果十分令人瞩目。“近年来,我们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麦单产提升项目,选择一些集中连片、平整度高、基础条件好的地块,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节水增粮,促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侯金星说。(记者 白文斌)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