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齐鲁石化青年大讲堂开班,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智能系统实验室负责人王哲龙授课,120余名青工代表参加培训。同一天,中国石化在齐鲁石化举办的2025年监理工程师岗位技能培训班开班,旨在提升石化监理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岗位技能水平,为高质量推进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提供人才保障。
2025年,齐鲁石化迎来了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的发展新机遇,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24年以来,齐鲁石化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持续提高员工能力素质,通过举办公司第一届“最强操作”竞赛、全面推行“微课堂”与基本功训练、激活人力资源一池春水等举措,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竞技为笔,绘就人才成长画卷
2024年12月5日,齐鲁石化第一届“最强操作”总决赛在响亮口号中拉开帷幕。“胜炼催化,赛事争霸”“加氢赋能,胜炼必赢”,声声口号点燃现场激情。总决赛设置8个竞赛环节,从流程参数记忆、团队协作应急处置,到隐患排查、巅峰对决,全方位检验参赛选手与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024年5月23日,竞赛正式启动。当日,“最强青工”专项赛率先开赛,11家生产单位、51个车间的153名青工踊跃参与。此后,“最强应急”“最强巡检”“最强监护”专项赛依次举行。每次赛后,参赛队员都会通过副班学习、“微课堂”分享收获,探讨如何将知识技能融入工作。
在“最强操作”系列专项赛紧锣密鼓举办的同时,齐鲁石化依据岗位练兵比武规划和群众性劳动竞赛安排,开展系列生产及辅助专业岗位技术练兵比武。2024年11月20日,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实操决赛在胜利炼油厂南区装置现场举行,旨在从一线选出知识全面、技术过硬的人才。随后,仪表专业技术练兵比武决赛在塑料厂苯乙烯车间装置现场举行,此次比赛打破常规,将实操比赛现场设在装置,检验了员工的实操能力,收效良好。
轻松灵活,“微课堂”点亮学习之光
2025年1月15日,塑料厂高压聚乙烯车间一班“微课堂”开讲。期间讲解产品冷却水泵和凝液回收泵巡检要点、造粒区域防冻防凝排查重点。班组“微课堂”重点培训工艺流程、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持续开展关键操作、重点操作、开停车操作技能培训。
这只是齐鲁石化“微课堂”的一个片段。该公司着力强化“微课堂”培训计划性,指导各单位依据生产实际按月制订培训计划。各基层单位秉持“中层领导讲制度、基层领导讲技术、班组骨干讲操作、青年员工讲收获”原则,通过“需求调研—灵活调度—精心规划—开展培训”流程,助力员工掌握专业知识。厂领导积极参与授课互动,开展“每班一讲”,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自选动作,形成一体化教育培训模式。
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培训开发科主办李毓表示:“‘微课堂’旨在让技能学习更轻松、灵活。”“微课堂”规模小、时间灵活、内容实用,利用碎片时间不定时、不定点培训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高效为员工充电。自2024年6月以来,齐鲁石化已开展“微课堂”3.2万场次,实现员工理论与技能双提升。
各基层单位结合生产现场常态化练兵,借助“每日微课堂”“每周应急演练”“每月副班学习”“每季全员统考”,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岗位练兵和应急处置等基本功,提升全员素质。
优化资源,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2024年10月24日,原塑料厂55名苯乙烯车间员工告别旧装置,奔赴新岗位。青工蒲海洋满怀期待:“这次转岗是挑战也是机遇,我要学习更多技能,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齐鲁石化处于高质量发展攻坚期,面临机遇与挑战。为发挥员工效能,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结合安全生产和用工需求,制定《特殊时期人力资源优化方案》,对长期停工装置人员进行内部调整,将塑料厂苯乙烯车间55人和烯烃厂裂解车间60余人成建制优化至胜利炼油厂、第二化肥厂和橡胶厂。此次优化为后续人力资源优化树立标杆,积累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此外,公司变更停工装置劳动组织形式,加强白班力量和业务培训,探索“外包转自干”新模式,将LDAR检测业务转为内部承揽,压减外包费用。在内部优化基础上,拓展外部路径,向福建联合石化、天津南港乙烯等单位派出技术服务人员39人。(刘新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