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清市以建好全省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试点县为工作主线,依托轴承等特色产业,突出“产才融合、产才互促”,探索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有效路径。
坚持精准“引”,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近日,在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的研发室内,来自高校的专家正在与企业研发人员就轴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我们与济南大学教授夏佃秀联合开展的中大尺寸调心滚子轴承套圈碳化物演变规律及控制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的课题研发,可以有效控制轴承加工制造中网状碳化物的产生,改善轴承服役性能,产品的精度和使用可靠性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提高31%,增加产值1000万元/年。”宇捷轴承总经理蔡梅贵站在一款调心滚子轴承产品前侃侃而谈。
临清市围绕全市7条重点产业链,分领域梳理建立重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引才目标“三张清单”,促进企业与人才供需匹配、双向奔赴。整合北方工业大学外籍院士朱远志、科技副市长王燕霜等专家团队资源,在高端人才对接、人才项目申报等方面形成合作路径。依托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已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等“两院院士”和海外院士3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高层次专家43人。王燕霜团队支持博特轴承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产品出口欧美国家,市场占有率列全球第三,全国第一。
坚持榜单“融”,加快轴承产业借“力”而攀
“我们公司亟待提高表面粗糙度精度Ⅱ级的高级滚动体占比,但是一时又找不到相关人才进行专业的指导合作。”不久前,山东柱威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博指出了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对此,临清市委组织部协调工信、科技等部门形成联合调研组,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邀请高校专家团队进驻企业,实施“揭榜挂帅”制,围绕轴承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开展创新,帮助企业梳理并破解技术难题。
“结合摸排情况,我们系统梳理技术难题,然后向洛阳轴承研究所、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发布‘榜单’,专家教授受邀‘揭榜’。”临清市科技局局长高士奎介绍,最终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李辉成功揭榜。
柱威轴承与李辉教授研发团队联合开展高精度圆锥轴承用滚动体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课题研发,很快便开发出品质优良、性能和尺寸稳定的高端滚动体产品的工业化全流程生产技术,并在柱威轴承实践应用,成果转化后表面粗糙度精度Ⅱ级的高级滚动体占比提高,实现高端滚动体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新增营业收入300余万元。
围绕科技攻关难题,临清市带着课题“走出去”搞对接,实行寻榜、发榜、揭榜、履榜、评榜、续榜六步工作法,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发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落地转化。去年临清轴承产业立项48项课题研发、完成21项,申报专利62项、授权9项,研发新产品16款,其中7款实现进口替代。宇捷轴承与济南大学合作研发的高速低噪声调心滚子轴承实现进口替代,市场占有率达到14.96%。海滨轴承与洛阳轴研所合作研发的高速电梯轴承滚子超过国际最高标准,解决了国内高速电梯轴承严重依赖进口“卡脖子”难题。
坚持数智“改”,推动轴承产业提“质”而行
“通过大数据应用,打通了管理系统间的隔离,实现了全工厂运营数据的集中管控和应用。相对于传统方式节省人工3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15%,研发及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一次生产合格率达到98%。”2月17日,在临清市烟店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总经理杨海涛讲述着数智化改造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博特轴承通过加大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投入,提升数字化设备和联网设备的比例,先后部署ERP、PLM、MES、SPC等核心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从产品研发设计,到采购、计划、库存、生产、销售、财务、运输等多方面的系统管理,并通过5G网络技术实现工业互联网发展向全面互联的新阶段演进。公司先后被评为省级数字化车间、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A级企业。
数实融合是新质生产力产业体系重构的“催化剂”。临清市将数字化人才引育作为产业提升的重要锚定点,建立数字创新平台,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组建研发团队,推进山东科技大市场轴承专版、轴承产业大脑、网络数据平台等平台建设。与中信云网合作,共建“云轴联”平台,打造中国轴承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已入选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目前已入驻企业580家,轴承产品1万余种,交易额超26亿元。与紫光云工业互联网人才团队合作,共建全国首个轴承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运营以来,已接入企业92家,累计标识注册量837万个、解析量1724万次,日解析量达到5万次。推广“烟轴云科”集成改造方案,每家企业改造成本降至10万元左右,有效破解轴承企业缺资金不愿改、缺样本不敢改难题。轴承行业数字化车间改造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方案。
坚持本土“育”,保障轴承产业内“生”而新
位于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的精细轴承全自动生产线上,一个个薄壁轴承历经热处理、磨加工、组装等工序后顺利下线。这些轴承将被安装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械手臂等设备的关键部位。“它们是当之无愧的轴承艺术品。”日前,博特公司总经理杨海涛看着公司生产的产品骄傲地说。
“过去是拼资源、拼低成本,如今形势有了新变化,我们要拼创新、拼研发。”作为一名“轴二代”,杨海涛认为,轴承产业只有转型才能有未来。
临清市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产业人才支撑工程、社会事业人才发展工程,重点支持掌握科技资源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创业创新实力的产业人才,大力培养乡村人才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社会领域人才。围绕轴承产业升级,实施“轴二代”经营管理人才培育提质,发挥轴承商会作用,在法律、政策咨询方面共享人才资源,累计培训中青年企业家1000余人次,培育中轴协、省轴协会员单位76家。技能人才培育扩量,在临清工业学校开设轴承制造相关专业,实行“校企联培制”模式,共建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成功举办2024全国轴承业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全国47个企业代表队共计181名选手参赛。连续5年举办临清市职业技能大赛,累计选拔高技能人才5400余人。青年人才培育增效,以校地合作为牵引,推进实施“西引东进”引才行动。举办“临清·河南科技大学校地交流推介会”,共建“河南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站”。与4所高校建立人才引育合作关系,在轴承人才委培、专家问诊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校地协同。(程源 倪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