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仅两岁的宝宝因一周饮食异常,被心急如焚的家长带到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就诊,没想到,罪魁祸首竟是一枚卡在食道口的硬币。最终,医生通过食道镜下异物取出术成功化解危机。
当天晚上8点多,心急如焚的王晓(化名)抱着她年仅两岁的宝宝冲进日照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据王晓回忆,过去一周,宝宝的饮食行为十分反常,只肯喝水、喝奶和吃米糊,一碰到固体食物,甚至是曾经最爱的蔬菜水果,就立马吐出来。
接诊的日照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赵建云迅速对孩子进行初步检查,并重点查看了咽喉部位,然而并未发现炎症或异物。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赵建云觉得有异物卡住食道的可能,于是建议王女士带孩子做胸部CT检查。
CT结果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一枚硬币正卡在孩子的食道入口处,这正是宝宝抗拒固体食物的罪魁祸首!王女士的心瞬间悬到了嗓子眼。
情况危急,赵建云立即为孩子实施了食道镜下异物取出术。幸运的是,手术进展顺利,硬币被成功取出。术后第二天,宝宝的饮食就恢复了正常,妈妈王晓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幸亏发现及时,要是硬币卡的时间再长些,食管黏膜可能会缺血坏死,甚至有食道穿孔的风险,后果不堪设想。”赵建云提醒,家长们务必加强对孩子的看护与安全教育,避免类似危险事件再次发生。
据了解,食管异物是指误吞或故意吞入的物体卡在食管内,无法顺利通过。这一情况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可能导致吞咽困难、疼痛、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食管异物包括鱼刺、骨头、果核等食物类,以及硬币、纽扣电池、玩具零件等非食物类。一旦异物卡住食管,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胸痛、流涎、呼吸困难和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引发食管穿孔、食管炎、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
赵建云告诉记者,目前,内镜取出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食管镜可直接取出异物;若内镜无法取出,则需进行手术;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预防感染或减轻炎症。
医生提醒,为了预防食管异物,家长应避免让儿童接触小物件,并教育孩子不要将异物放入口中;老年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食用过硬或带刺食物;所有人都应注意避免匆忙进食,尤其是食用鱼类和带骨食物时。一旦怀疑食管异物,千万不要强行吞咽,以免加重损伤或导致穿孔,应尽快就医,接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