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扩大有效投资 夯实经济增长“硬支撑”-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2/25 09:03:08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扩大有效投资 夯实经济增长“硬支撑”

字体:

  春回天地间,奋斗正当时。2月24日,全省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推进会、2025年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济南举行。随着一声开工号令,山东100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吹响新一年加快项目建设的冲锋号。

  与会同志表示,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投资信心,全省上下铆足干劲、比学赶超,必将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项目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抓手”。近年来,山东一体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建设推进、内招外引、服务保障体系,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19个月好于全国平均、在经济大省中走在前列。

  然而,当前环境形势复杂严峻,稳定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挑战。在“三驾马车”中,外需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消费意愿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投资是稳住经济大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必须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5年,山东省推出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5000个,总投资14.6万亿元,在项目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总投资比2024年增加4131亿元,增长2.9%。“进一步分析,这些项目年度投资达到2.7万亿元,即期拉动作用强,能够对今年扩投资、稳增长形成良好支撑。”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来斌说。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扩围。积极抢抓国家扩投资政策机遇,山东省围绕城市更新、设备更新、应急保障等重点领域,提早储备项目2000多个、资金需求超过2400亿元,并同步配套规划、政策、体制创新等“软建设”,全力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

  重大项目是促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无论是项目选取,还是资金投向,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未来。“我们紧盯中央和省增量政策,在‘两重’项目以及高铁、高速公路、港口、内河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高质量新项目,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十五五’规划重点项目300个,计划投资1.26万亿元;2035年中长期谋划重点项目452个,预计投资1.3万亿元。”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于永生说。

  突出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向新向绿

  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新质生产力是关键,也是这次集中开工项目的重要特征。

  “今天集中开工的1006个项目中,重点产业类项目达到785个,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助力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孙来斌说。

  青岛市是一个典型的观察窗口。今年,青岛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带动,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方面,物元半导体项目即将投产,其堆叠封装技术路径有望迎来市场爆发;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方面,总装机60万千瓦的中电建海上光伏一期今年建成并网;未来产业方面,开展10项左右颠覆性技术研发储备,稳步推进太赫兹、空天信息等新赛道项目。

  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山东省必须发挥好基础优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位于海阳市的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格外引人关注。项目采用万华化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自主研发的石墨负极材料新型生产设备,关键工序耗电量下降70%、生产周期缩短90%,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万华2018年进入电池材料产业,2021年将其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来培育,目前万华是国内少数几家第三代磷酸铁锂供应商之一。”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说,位于海阳的绿电产业园将成为新一代电池材料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基地。

  在东营市,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高标准完成盐碱地国创中心总部基地和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成为重点。“我们抓好总投资830亿元的风光储氢和地热多场景应用项目,提质打造共富工坊、共富公司特色平台,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样板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四区’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说。

  创新举措,营造良好环境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对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至关重要,更是确保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议同样对创新举措、完善服务等作了部署要求。

  抓项目、拼经济,首先要把握项目建设规律。紧盯今年实施的135个省级重点项目和550个市级重点项目,济南市逐一建立台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计划节点稳步推进。

  “我们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系统,健全谋划储备项目库、落地实施项目库、在建项目库、后评价项目库‘四库联通’体系,实现对各类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统一管理和精细推进。同时为重点项目逐一配备专职服务小组,从手续办理到竣工验收提供全过程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济南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据经济的“半壁江山”。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民营企业在项目数量、投资金额上实现了双过半。

  “作为扎根齐鲁大地四十多年的民营企业,我们倍感振奋、信心满怀!”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说,去年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首月又迎来了“开门红”。这份成绩,得益于山东完备的产业基础、高效的政务服务和稳定的政策环境。

  2025年,魏桥创业集团在省内的投资将超过240亿元,比去年增加7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130亿元投向渔光互补新能源项目,依托山东丰富的海岸资源打造绿色能源基地;52亿元用于纺织、铝电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保持行业领先地位;58亿元布局交通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等新领域,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张波说。

  鼓足精气神,开工即实干。滚滚春潮之下,齐鲁大地上一个个项目破土动工,正孕育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记者 于新悦)(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