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陪跑空间、遴选陪跑项目、组建陪跑队伍、提供陪跑赋能、畅通陪跑渠道……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创业陪跑工作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
作为山东探索创业服务新路径的重要实践,机制有哪些新做法?将为山东创业“金种子”带来什么影响?
量身定制项目陪跑计划
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大省,拥有良好的创业基础与环境优势。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创业创新,出台了《山东省“创业齐鲁”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从资金扶持到场地提供,从创业培训到技术支持,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一些实践中的堵点、难点也逐渐显露。
“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创业大赛等多项举措,全力培育扶持创业项目成长。然而,目前在全省层面尚未建立贯穿创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长效服务机制,部门间政策资源和服务力量尚未形成有效联动的工作合力。”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衣军强介绍,“为此,我们创新建立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整合跨部门资源,精准筛选‘金种子’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接力服务,助力创业项目加速成长。”
初创企业对缓解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国家提出要优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提升创业质量。山东建立这一机制,既顺应发展潮流,也符合本省实际。
推动创业政策从“分散供给”转向“精准滴灌”,《方案》提出,要遴选一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且预期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就业效果明显的创业项目,按照“一项目一建档”原则,为每个项目建立专属陪跑档案,量身定制陪跑计划,动态更新信息,及时调整服务策略。这种从筛选培育到持续跟踪的深度服务机制,不仅为创业项目提供了全周期成长陪伴服务,更实现了政策资源的精准配置。
此外,聚焦创业者实际需求,《方案》还鼓励各市依托现有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打造“一站式”创业陪跑空间,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孵化、场景模拟实训等全方位服务。
“《方案》为我们精准化、精细化创业服务,提供了系统的创业支持框架。”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服务部部长华慧说,未来,青岛市将结合本地产业特点,链接全市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载体和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构建起全流程、多层次、全方位创业服务模式,遴选和陪跑海洋经济、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创业项目,培育一批优质企业。
专业队伍全程护航 “接力式”陪跑
近年来,随着我省创业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初创企业存活率不足、成长周期长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创业者普遍面临经营管理经验不足、资源获取渠道有限、融资困难等现实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方案》创新性提出要组建“专业化”创业陪跑队伍全程护航。“创业过程涉及资金筹措、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专业指导。”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创业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机制将同时建立由企业家、投资人等专业人士构成的导师团队,和由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专员队伍,协同配合提供“导师指导、专员服务”双重保障。
为畅通“接力式”创业陪跑渠道,《方案》提出建立“人社统筹、部门接力”协同机制。成长期企业由科技、工信等部门提供技术升级、市场拓展支持,成熟期企业由发改、统计等部门推动升规纳统、对接要素资源,探索形成精准高效、无缝衔接服务链条。
“创业陪跑工作机制,是山东在创业服务领域探索出的一条创新路径,实现了创业政策由分散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服务成效由基础保障向高质量发展提升。”山东海创策源投资有限公司(海源资本)总经理孙松廷表示,“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化的服务设计,将在优化创业生态、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提升创业成功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高欣悦 于岱江 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