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青岛一直努力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经济出海口”。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日前印发的《青岛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再度明确,青岛要充分发挥黄河流域最佳经济出海口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推动青岛继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港口是青岛的禀赋。过去一年,青岛推进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等项目建设,港口基础设施保障供给能力不断强化;新增内陆港10个,总数达51个,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总数达83条。根据工作要点,围绕打造最便捷经济出海口,青岛将持续推动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推动港口码头泊位建设,提升港口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持续深化“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推动海关、港口、铁路物流信息共享,加快“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监管模式向省内外沿黄流域各内陆港复制推广。加强公路铁路连通,提升重点区域、重点线路货运能力。增强航空枢纽功能,加密青岛至西安、兰州和西宁等黄河流域重点城市航线航班,加强至黄河流域省市中转业务合作,落实青岛海关支持胶东机场航空货运发展政策,推动与郑州、西安等临空经济示范区联动发展。
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是青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的关键支撑。以青岛自贸片区“云端自贸”跨域协作模式为例,青岛推动其与沿黄33个功能区签约行政审批一体化服务合作机制,已实现480项事项跨域通办。下一步,青岛将强化平台建设,完善上合多式联运中心功能,高标准抓好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运营,打造上合国际枢纽港,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自贸片区开展协同创新,提升RCEP山东企业服务中心服务能级。发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会议效应,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提升青岛品牌的区域影响力,促进经贸交流。
产业创新合作是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青岛以自身的产业优势赋能黄河流域发展,实施“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推动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沿黄流域重点城市5000余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云端研发”平台为黄河流域30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预约仪器共享服务200余次,推动科技成果评价“青岛模式”在宁夏等沿黄省区推广复制。下一步,青岛将着力推进先进生产力合作,聚焦“10+1”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青岛都市圈和沿黄城市合作,引领黄河流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智慧农业相关龙头企业,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在中西部地区应用,支持甘肃省定西市开展设施蔬菜大棚示范项目后续建设。深化科技协同创新,依托海洋科技大市场,加强与黄河流域重点城市科技合作,强化科技惠民帮扶,加强与沿黄城市重点高校院所及科技企业交流互动。
在促进沿黄城市人文交流方面,青岛通过联合沿黄流域城市打造沿着黄河遇见海、登上邮轮观世界、“阅游黄河·文旅行踪”等系列品牌活动,举办黄河大集,将传承黄河文化与产业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等工作有机衔接。根据工作要点,青岛还将继续加强与黄河流域的文旅合作,组织以“黄河流域”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加强黄河文化传承,增进沿黄城市文化交流,加强邮轮旅游宣传。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沿黄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青岛将加力推进绿色低碳先行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强与沿黄省市能源合作。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推进现代水网建设,拓展海水淡化水应用场景。
此外,青岛还将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巩固和发展黄河流域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推动与沿黄流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青岛还推出“重点项目、重大活动、重点合作事项”三张清单,推进实施董家口至五莲铁路及胶新铁路扩能改造、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一期)等19个重点项目,组织商贸对接、文体交流等领域重大活动,实施11个重点合作事项,不断深化与沿黄省(区)在产业合作、对外开放、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记者 杨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