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投资审计工作转型的背景下,日照市岚山区审计局探索“协同式审计”新模式,通过整合审计机关与专业中介力量,破解审计技术瓶颈,提升监督质效。
日前,在某城市建设项目审计中,该模式成功核减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提出审计建议4条,使资金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助推工程项目规范建设,也为基层审计创新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原来,面对工程项目审计中政策法规与专业技术交叉的挑战,岚山区审计局突破传统审计模式,以专业互补、提高效率为宗旨,组建由审计业务骨干与中介机构专家组成的复合型团队,审计人员发挥政策法规审查优势,中介机构提供造价核算等专业技术支持,形成“政策+技术”双轮驱动的审计力量,以提高政府投资审计工作质效。
事实上,协同审计并非简单“外包”,而是构建起“审计主导、专业互补”的监督链条。为此,岚山区审计局建立分级沟通机制,中介机构辅助审计人员发现造价管理方面专业复杂的问题,审计人员指导中介机构运用政策文件精准定性发现问题,中介机构在审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审计机关沟通,如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或与被审计单位意见分歧较大的事项,审计机关及时协调并给予指导。同时,对难点问题集中研究讨论,发挥审计组全员力量,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既要借力专业机构的技术,也要守住审计监督的底线。”岚山区审计局政府投资中心负责人常芮表示,为确保独立性,审计结论需经双方共同复核,关键证据由审计人员独立取证,在“协同式审计”模式下,审计组人员与中介机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提升了审计工作质效,有效防范了审计风险。
岚山区的“协同式审计”实践,展现了基层审计机关破解人少事多难题的创新智慧。通过机制重塑与资源整合,审计监督既守牢了公共资金安全底线,又为审计监督效能向治理效能转化提供有效推力。(侯庆萍 姚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