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成革命烈士陵园的办公室里,即将付梓的《流芳——山东省威海市著名革命烈士英名录》静静躺在案头,778个名字如星河铺展。这本书的主编刘博用十年时间守望烈士精神,千余名烈士的英名在他的笔下重新焕发光芒。
十年“抢救”:从散落番号到星河长明
2015年,初到陵园任职的刘博翻开《荣成县革命烈士英名录》,那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部队番号和空白的事迹栏刺痛了他的心:“东北四纵十一师三十二团”“山东军区第五师”……于是这位有着8年部队大院成长经历和13年文字工作经历的“笔杆子”,开启了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工程”。
“最笨的办法往往最有效。”为还原烈士生平,他走遍180多个村庄寻访后人,在荣成斥山东泊子村找到张干卿烈士事迹,在荣成虎山镇黄山村完善了宋澄烈士的生平;横向联系全国兄弟烈士陵园,于吉林靖宇县民政局“挖”出燕平烈士事迹,与淮海战役纪念馆合作找到了烈士刘永安的后人;为破解东北战场烈士信息缺失的难题,他自费购置《辽宁英烈》等200余本旧书搭建资料库,耗时7个月啃下33位烈士的考证;当台风夜在互联网“捞”到荣成烈士袁汝德的关键线索时,他在空荡的办公楼里欢呼雀跃……
“我只是利用了别人流失的时间,将别人没有留意过的烈士事迹片段整合起来,然后汇集成册。”刘博称自己为“有情怀、有能力、有动力、有时间”的“四有”人士,十年里,从《足迹》到《流芳》,他完成了共计180万字的8本著作。
百万字中的留白:未竟之路与永恒守望
2023年,刘博着手编纂威海市著名革命烈士英名录《流芳》。
由于前期的资料收集和积累,经过4个月通宵达旦的写作,《流芳》上半部440名烈士的事迹很快便书写完成。然而在创作后期,他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下册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部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烈士共计338位。这些革命烈士各有各的困难。”但心底油然而生的一句话成为了他坚持的理由:“烈士们都为国捐躯了,难道在这里还赚不出你的一张纸的事迹吗?”正是这句深夜的自问,支撑着他继续搜集史料、重新学习,终于啃下了东北战场地名更迭、朝鲜战场部队分散等“硬骨头”。
《流芳》全书66万字,凝聚着他的十年研究和两年心血。当翻开书籍,却还有132位烈士仅存姓名。说到这里,这位硬汉止不住地叹息:“在这778位著名革命烈士中,我真正写出来的只有646位……这就是我写这本书最大的遗憾,我们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星光照亮人间:从笔尖到心尖的突围
在刘博看来,文献研究只是红色传承的起点,烈士精神必须“破圈”。2019年起,他推动烈士事迹走上荧屏,《为了新中国--荣成英模》《为了人民的胜利--荣成抗战英雄谱》等250集专题片让英烈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160多场“五进”宣讲活动,他带着一个个烈士故事“进社区、进机关、进厂矿、进学校、进营房”,受教育群众达到3.5万人;“红印迹直播间”已制作了英烈视频250多期,先后登上了学习强国、抖音和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现在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我来陵园不久,就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如何让人民群众自觉地走进陵园,如何让烈士精神走出陵园’。如今十年了,我始终是这样做的。”十年坚守,刘博将个人情怀融入时代使命。(记者 徐之的 赵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