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来临,山东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4/04 09:04:48
来源:大众日报

清明来临,山东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字体:

  梨花风起正清明,缅怀英烈寄深情。清明时节,山东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缅怀英烈,传承精神。

  “姥爷,我是您的外孙,我们终于见面了!”4月1日,在济南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刘洪范、许维峰、许仁本等6名近期确认身份的威海籍烈士在牺牲77年后,迎来了亲属的首次祭拜。许维峰烈士的外孙张辉和外孙女张英姿,为姥爷带来了家乡的花饽饽,并将母亲坟前的黄土撒在了墓碑旁。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无名烈士是历史的丰碑,他们的牺牲诠释了信仰的力量。4月2日,枣庄革命烈士陵园,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师生向无名烈士敬礼献花,缅怀先辈,寄托哀思。

  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近年来,济南、泰安、聊城、滨州等地大力开展“为烈士寻亲”行动,创新使用DNA信息比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多次组织实地寻访,照亮烈士的回家路。截至目前,全省已为1406名烈士找到亲人。

  英雄不朽,山河永念。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发布“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祭扫活动倡议书,提倡通过鞠躬敬礼、吊唁瞻仰、扫碑描金等文明祭扫方式缅怀革命先烈。据统计,清明节期间,全省各级烈士陵园将接待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现场祭扫约1700万人次,擦拭烈士墓碑、描金碑文约9.3万座。

  全省各地还不断创新形式,开展祭英烈活动。青岛市开展“2025·我的红色印记”随手拍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通过短视频形式讲述红色故事、诠释红色基因的新时代内涵;淄博市博山区开展“AI追光·重映英魂”活动,通过AI技术修复烈士照片,生动再现烈士生前容貌……

  除了革命先烈,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被铭记。

  今年2月6日,滨州市博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二中队指导员王博在参加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查处行动时,遭遇无证驾驶的犯罪嫌疑人驾车闯卡。王博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55岁。3月,省公安厅为王博追记个人一等功。如今,博兴县民警辅警把学习王博刻在心里、付诸行动,体现在出警现场、走访路上、服务窗口。

  连日来,山东公安机关广大民警辅警来到公安英烈纪念广场、烈士陵园以及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敬献鲜花、默哀、重温人民警察誓词等形式,表达对英烈的追思怀念。“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公安机关有779名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万余名民警因公负伤。2024年以来,有5名公安民警、10名辅警因公牺牲,195名民警和142名辅警因公负伤。

  安烈士之忠魂,抚烈属之忧愁,也是对英烈的告慰与缅怀。烟台、威海、日照等地为烈属提供代祭扫服务,开展“为烈属办实事”系列活动,让烈士亲属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比如,日照市莒县开展“我替烈士看爹娘”关爱烈属行动,建立结对帮扶、长期陪护机制,常态化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

  4月1日,菏泽市定陶区举办散葬烈士集中迁葬仪式,将78名散葬在各地的烈士统一迁葬到烈士陵园,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祭扫和缅怀。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是宝贵的红色资源,枣庄、东营、德州、滨州、菏泽等地推动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应迁尽迁、集中保护”,全省1270余处散葬烈士墓迁至烈士陵园或集中安葬墓区实现集中保护。(记者 董方舟 张依盟 通讯员 毛嘉骏 王琪琪)(完)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