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企业需求,在数字赋能、就业服务、金融支持等领域深耕细作,以政策“组合拳”激活经营主体“一池春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打造智慧经济高地
走进邹城市宏河百利矿区,这里正以“5G+绿电+纯电动+无人驾驶”的创新模式,打造了山东省首个“智慧矿山、绿色矿山”标杆项目。矿区内,20台纯电动无人驾驶矿车在5G、大数据、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下,正按照指令进行无人化运输作业。这一切的背后,是矿区通过建设“中央智能控制中心”,实现了“一个鼠标管理全厂”的智能化运营。据测算,这套智能化运输系统经济效益显著:20台无人驾驶矿车的应用,每年可节约32名司机的人力成本380余万元;相比传统燃油车,纯电动矿车每吨矿石运输费用节约0.88元,按年产240万吨矿石估算,每年可节省燃油费用约210余万元。综合下来,矿区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与燃油费用共计590余万元。
这样的智能化转型成果,正是邹城市近年来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企业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邹城市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在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全环节推进数字化改造升级。2024年,全市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17场次,引导21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线上评估,开展数字化改造项目42个,完成投资63.71亿元。依托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70余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整体效能提升21%。
创新就业服务模式,织密民生保障网络
在邹城市“就在邹城・职等你来”大型招聘会上,各企业屡出奇招,释放诚意揽人才。这样的“抢才”热度,在返乡求职者中尤为突出。33岁的高浩然在各摊位前仔细阅读着岗位简介,他曾在济南从事电气工程师工作,对家庭的牵挂和济宁的快速发展让他萌生了返乡就业的念头。“一家老小都在老家济宁,一直两地分居不是办法。更重要的是家乡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我在这里也能找到想要的工作。”他指着山东硅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招聘海报说,“电气研发岗月薪8000元起步,还有技能补贴,薪资和发达城市差距越来越小。”经过和招聘人员交流,高浩然当场递交简历并完成了初试。数据显示,招聘会当日返乡求职者占比达37%,折射出邹城就业吸引力的显著提升。
这背后,是邹城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的持续发力。通过政企联动与模式创新,构建起辐射全域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就业平台+就业驿站+零工小站”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建成就业驿站16家、零工小站4家,累计服务务工人员1.16万人次。2024年,全市举办“春风送岗”“人才夜市”等线上招聘活动74场次,推出直播带岗、岗位播报等线上活动97期,活动参与量超40万人次,将岗位“直通车”开到了求职者“家门口”。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政府部门平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里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我们计划将总公司也迁到这里。”山东蔚扬药业有限公司的黄敏总经理在办理完贷款手续后表示。作为一家处于创业初期的医药生产企业,该公司因订单激增急需资金支持,了解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对接,梳理贷款流程、整理贷款资料,最终助力企业顺利获得300万元创业贷款。这样的暖心服务并非个例,在邹城,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感受到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邹城市创新推出“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精准锁定企业需求,“一企一策”定制解决方案。推出“码上幸福贷首贷通”“创业担保贷”等信贷产品,实现贷款审批通过后手机银行线上签约,让企业“少跑腿”“快用钱”。通过常态化举办政金企对接会等活动,搭建三方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深化政金企合作。2024年,全市召开对接会20余场,促成融资合作项目50余个,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
从矿山智能化的“数字蝶变”到就业服务的“精准触达”,从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到政企协同的“双向奔赴”,邹城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正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未来,邹城将为更多经营主体铺就梦想成真的“快车道”,绘就政企同心、产城共荣的崭新图景。(丁雨婷 谢忠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