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李家庄子村村民王合江与机械的默契配合下,1000余亩丹参幼苗移栽工作两天便可全部完成。
这1000余亩丹参是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河北天国中药材购销市场、安徽亳州等签订的订单。为了种植丹参,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吸纳40余名村民参与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丹参,为入社村民提供产前、产中田间管理等服务。这批丹参预计可为李家庄子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
近年来,岸堤镇依托现有资源,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各村聚焦产业经济发展,在特色与实效上做文章,发展了一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产业模式。“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打造,优质企业产业项目的持续推动下沉,让岸堤镇发展壮大了一批乡村富民产业,把增值留在了农村、收益留给了农民。
李家庄子村种植丹参已有些年头,只不过之前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去年,李家庄子村成立了沂南县兴三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丹参种植面积达700余亩。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了16个村庄、3000余农户、超1000亩土地参与中草药种植,实现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岸堤镇是个纯山区乡镇,山水相依、生态宜人,但耕地面积小、单元地块小等原因也曾制约着这里的经济发展。“如何有效破局,关键是看怎样把岸堤镇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而前提是充分认识我们的比较优势。”岸堤镇党委书记武玉华说。“下一步,以‘中药+’为突破口,依托中草药种植基地,构建集中药种植、康养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找到乡村振兴的新‘药’匙,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双赢之路。”他继续说道。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位于双堠镇上硠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内,金银花的嫩芽从修长的枝干中冒出,黄芪、丹参的幼苗肆意地向上生长。合作社负责人王江脚步匆匆,穿梭在田垄间,金银花纤细且柔韧的枝条,在暖阳的轻抚下,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王江手持修枝剪,手指轻轻托起一根细长的金银花枝条,“咔嚓”一声,开春第一剪,金银花才能生根、壮根,实现高产。
“我们村的土地多为山地丘陵,比较干旱,特别是一些远离水源,土层较薄的岭地,种植普通农作物基本上没什么收成。”提起以前的光景,上硠村党支部书记王敬平回忆道。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缺水严重,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制约上硠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一情况,上硠村党支部经过前期充分考察调研,在相关机构、人士的专业评判下,明确当地适合种植中草药。
镇党委主动牵头,组织上硠、仲山、佛住等10余个村的党员代表形成考察组,赴莒县库山乡等地学习考察金银花等中草药的种植技术。与药企、加工厂洽谈签订直采订单,切实提高种植户收益。2023年春,双堠镇第一个中药材种植跨村联育产业项目在双堠镇上硠村正式启动。
“合作的药企、加工厂与党支部领创办的合作社直接签约,明确种植面积、产量、品质要求和收购价格等关键要素,这种模式降低了市场风险,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土地或者资金入股的形式参与到中草药种植中来。”双堠镇党委组织委员刘纪元介绍道。在镇党委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双堠镇各支部根据自身实际,通过“中草药+N”项目,全力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生态富民新路径。截至目前,双堠镇中草药种植面积超800余亩,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以产业兴旺带动群众致富,将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一幅幅乡村全面振兴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张萍 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