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絮之战”:一场无法速胜的“持久战”-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4/10 11:36:26
来源:齐鲁晚报

“人絮之战”:一场无法速胜的“持久战”

字体:

  “前方防治杨柳絮,请行人注意避让!”4月8日6时40分,济南黑虎泉景区的广播声划破清晨的宁静,一艘作业船正沿湖巡航,工作人员操纵高压水枪向垂柳枝冠喷射。百米外的黑虎泉西路上,130余棵柳树正上演“四月飞雪”,车辆碾过地面絮团激起二次扬絮,过往路人或拉下头盔的护目镜,或紧捂口罩疾行。

  随着春天的到来,飞絮也如约而至。非止济南,几乎所有北方城市都陷入一年一度的“人絮大战”当中。为什么“人絮大战”年年都要上演?这场“战争”有终结的可能吗?

  现场探访——

  飞絮如雪飘扬

  市民苦不堪言

  8日,记者在济南黑虎泉景区看到,三名身着荧光服的工作人员正驾驶作业船,手持喷水管向空中的柳树喷射,试图将枝头的白色绒毛打落。黑虎泉昔日“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景观水面,此刻已成絮状物的“白色战场”。

  而在景区西侧的黑虎泉西路上,一公里内栽种了130多棵柳树,不少柳树的枝头挂满了白色绒毛。一阵风过,绒毛扑簌簌落下。途经此处的市民或拉紧口罩,或掩鼻疾行。一位未戴口罩的市民在等红绿灯时,匆忙用衣袖捂住口鼻,他向记者抱怨道:“白毛毛吸进鼻子难受极了。”

  非止济南如此,记者近日在淄博、滨州等地发现,柳絮也已成为春季的“固定烦恼”。公园里,晨练的市民全副武装,把头部包裹得严严实实。而在街道上,不断有环卫工人在清扫堆积成团的飞絮。济南的芦先生不久前去烟台出差,他告诉记者,烟台街头空气中飘浮着并不算多的“白毛毛”,但这却让飘絮过敏的芦先生避之不及。行走在工地上的他戴着口罩,但仍忍不住打了一连串喷嚏。“每年这时候都这样,鼻子痒、打喷嚏,出门必须全副武装。”他苦笑道。

  社交平台上,“纷飞的飘絮”也成了热门话题。网友在评论区里的留言五花八门,有的说“出门像在闯关,帽子、口罩、眼镜,缺一不可”,也有的说“环卫工人看着都头疼,扫不完,根本扫不完”,甚至还有网友直言“鼻子难受死了,干脆把这些杨柳树砍了得了”。

  记者调查——

  多地大战飞絮

  各有各的高招

  面对漫天飞絮来袭,饱受困扰的市民也不会无动于衷。一场“人絮大战”随之而起,北方城市各显神通。

  淄博市临淄区派出“降絮突击队”,雾炮车与高压冲气车实施空地协同;滨州市启用无人机喷洒高分子聚合物抑制剂,使飞絮在树上黏结脱落;河北邯郸市则出动大型水车昼夜作业,对70余条主干道实施循环覆盖;北京市园林部门采取“精准标记雌株+定向修剪”策略,五环内毛白杨雌株均被贴上红色标签,工作人员优先剪除其密集枝条……

  然而,市民感知与治理投入形成了鲜明反差。不少采访对象告诉记者,他们的直观感受仍然是“治理不断,飞絮不绝”。

  淄博临淄玉禾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园林经理于倩倩坦言,最近收到了不少市民投诉,这让他们非常头疼,也在积极想办法治理。据她介绍,大家的高频诉求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少飞絮量”“是不是考虑把产飞絮的树种都换了”,每接到这类问题,于倩倩都会和市民耐心解释,并告诉对方“洒水车、雾炮车正在作业,我们正着力削减飞絮量。”

  “今年的飞絮要比往年更早一些。”据于倩倩介绍,去年冬天基本没有大降温的情况,大家会发现开花早、病虫害小牙虫露头也早,这加速了柳絮的快速产生,“温度较高,是诱发飞絮始飞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杨柳树均为雌雄异株,产生飘絮的是雌株。

  “我们一直不间断在做,但与满足市民的要求还有距离。”于倩倩表示,他们一般会对杨柳树雌株做好标记,剪除多余枝条,减少飞絮的产生。除了物理手段,还通过给杨柳树注射赤霉酸的办法,来抑制飞絮总量。“通过物理化学治理,飞絮问题最多能减少二分之一。”

  专家释惑——

  为何年年飘絮

  说来要怪当初

  飘絮为何年年治年年有?

  “这是历史选择与自然规律的叠加结果。”研究飘絮问题十余年的潍坊学院园林系主任、副教授季洪亮指出,产生飞絮的是杨树和柳树。这些树木大多种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我国城市绿化刚起步,杨柳树因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低,对防风固沙、改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环境不断变化,过去的“绿化功臣”如今成为“城市的烦恼”。

  在季洪亮看来,杨树利大于弊,在治尘、防风、防沙等方面的效果确实好,但从四月份到五月底,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飘絮会比较多。

  潍坊学院种植了不少杨树。据季洪亮观察,前几天飘絮还零零散散,这几就感觉到“很严重了”,而像这样的杨树,在潍坊城区还有很大体量,从源头上根治难度较大。

  “我们做了好多分析研究,治理飘絮的人力物力成本太大了。”季洪亮表示,如今的治理无非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进行喷洒、修剪,化学方法则是喷抑制剂。在这过程中,还会面临很多现实难题,比如杨树个头比较高,如何修剪是首当其冲的难题。

  有观测数据指出,当春天白天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最有利于种子成熟,杨柳絮便开始飘飞。进入4月以来,枣庄的杨柳飞絮也迎来了始飞期,枣庄市气象局于4月1日发布了今年首个杨柳飞絮预报。根据预测,该市杨柳絮始飞期为4月5日至7日,盛飞期为4月15日至27日,预计5月中下旬结束。

  季洪亮也表示,杨柳飞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受树种、热岛效应、小气候环境温度等影响,飞絮期一般会从4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持续50天左右。

  如何破局——

  慢慢替换树种

  方能根治飞絮

  大量的杨柳絮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可能有人会好奇,飘絮年年治年年有,为什么不直接把杨柳树换掉呢?

  据季洪亮观察,他所在的潍坊市对飘絮治理力度就很大,已经砍伐了居住区及学校附近的不少杨柳树。但是砍伐的报批手续非常严格,潍坊市的这种做法,短时间内或许很难复制到更多北方城市。

  为什么不能把树换掉?在于倩倩看来,像临淄主城区行道树上直径三四十厘米的法桐,包括一些粗壮的杨柳树,换掉很可惜,且投入成本大。不过,自从2019年负责城区的园林养护以来,他们几乎不再种植杨柳树了。即便遇到需要补植的情况,也会选用白蜡、榉树等树种取而代之。

  季洪亮也认为,要想根治飘絮问题,最长远的解决方案还是“慢慢替换”,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治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现在几乎不用低成本的杨柳树了。再加上这类速生树种根须比较多,扎根能力相对较弱,一刮大风很容易发生倒伏,慢慢就被替换掉了。”季洪亮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早在清明节前,于倩倩所在单位就收到了淄博市区两级调度,要求确认杨柳树雌株并做好标记,提前为后续修剪和针对性化学防治做准备,“现在环卫和园林的车辆仍在进行组合作业,我们想通过针对性治理,减少飞絮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